• 53阅读
  • 0回复

百家工厂“借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03
第2版()
专栏:

百家工厂“借东风”
本报记者 夏景凡 本报通讯员 傅治安
在全国建筑行业中,享有盛名的河南漯河市东风建筑公司,1982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授予“全国施工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这个公司立新规,闯新路,实行一套完整的经济责任制,特别是“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出能进,工资能升能降”的好办法,被许多人到处传诵。漯河市上百家工厂,借鉴“东风”的经验,不拘一格,不搞一个模式,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收到了吹糠见米的效果。
端正经营作风 不搞歪门邪道
象东风建筑公司这样的街办小集体企业,在漯河市有69家。虽然都是自负盈亏,有些企业在经营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不从方便群众着想,只顾赚钱,萝卜快了不洗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有的不讲质量,不守信用,吃喝拉拢,行贿受贿;有的管理不善,财物混乱,少数人偏吃多占;有的甚至非法经营,投机倒把,坑骗顾客。
东风公司一建立就注意克服这些弊端,他们严守信用,讲究质量,取费低廉,作风正派,在对外业务关系上约法三章:一不搞歪门邪道,二不请客送礼,三不欺人骗财。
东风公司原是一个小小的建筑队,起初走街串巷,为市民砌炉灶,换门窗,修厕所,疏阴沟,有啥干啥,随叫随到,不管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得很认真,很讲质量,逐渐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信誉,事业也就逐渐壮大起来。现在他们已经能承建高楼大厦了,还保持着方便群众的作风,为用户干小活杂活。被人们誉为企业家的女经理王桂兰经常对大家说:“我们家业大了,也出名了,有人叫干小活杂活,盘炉灶、修厕所,只要人家叫,再忙也要抽人去,要热心干好。咱们可不能忘本,不能光图赚钱。”
漯河市的所有街道企业都称赞东风公司办得好,把它当成一面镜子,对照检查,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的过去只搞制造,现在也派出服务组,游街串巷搞修配;有的化整为零,增设服务网点;有的完善前店后厂,延长营业时间,方便顾客;有的正在清理财物,杜绝胡吃乱拿的漏洞……这些初步改革,群众欢迎,也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
实行活工资、活福利、活奖励
二轻局所属的24家大集体企业,推广“东风”经验比较带劲。这些厂子几乎都是五十年代合作化时期的手工业合作社,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生产发展很快。1958年,一夜之间,全部平调为国营企业。以后发现不对,又搞“退转”,但仍然盲目照搬国营企业的管理办法,变成了“二国营”。生产上搞大集中,分配上吃“大锅饭”,经营上靠包销,靠贷款,造成企业萧条,缺乏生机。有的甚至连工资都发不下来。
1982年在“东风”经验的启迪下,各厂纷纷进行改革,借鉴五十年代行之有效的办法,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改变统一核算为分级核算,全面实行自负盈亏,把工人工资、奖金和企业经济效益挂起钩来,实行活工资,活福利,活奖励。比如第一皮鞋厂、第二印刷厂、钟表修配厂,金属制品厂和标准件厂等5个单位,现在划分为31个经营、核算单位。分配办法有四种:一是毛利润分成,各核算单位从分得的毛利润中,发工人工资,收入多多发,收入少少发;二是纯利润提成,大头在工厂,小头归个人,没利不提,亏损扣罚;三是利润包干,完成包干任务者发基本工资,完不成者扣罚,超额者按活比例提成;四是倒算账,成本包干到车间,节约归工人,超出从工资中扣除。这些办法有效地调动了工人、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国家多收,集体多留,个人多得。
钟表修配厂的修表工人,过去是熟人修表不收费,送人情;生人修表是“三不修”,即价值高、责任大的表不修,费工多难修的表不修,立等急取的表不修,因而收入减少,企业亏损。改革后,“三不修”变为抢着干,处处注意节约,营业收入大幅度上升,1982年1至10月,实现利润比1981年同期增长84.5%,上交税金增长35%,职工个人收入平均增加近30%。
一鞋厂生产的猪绒革模压鞋,本来适应农村,但供销科的推销人员,过去没有销售定额,只往大城市跑,销售少,造成积压。去年10月,厂里把销售人员的工资、奖励与销售额完成多少捆在一起,超额奖励,完不成扣罚。这样一改,促使推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供销社和基层商店,推销产品,征求意见,45天推销鞋59,845双,是前6个月销售量的4倍多。
越吃“大锅饭”人越懒
国营工厂能不能借鉴东风公司经验,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国营无线电厂长期亏损,产值远远不够开支工资。1982年头10个月产值9,000元,工资就发了3.8万元。有人提议学东风公司经验,但有的自认为国营是“铁饭碗”,赔钱也得发工资,拖拖拉拉不肯学。
1982年9月,漯河市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给国营无线电厂以经济制裁:从10月到年终,扣发全厂干部、工人工资的30%;1983年如果继续亏损,就停发全部工资。
这决心下得好!影响也很大。接到政府决定后,厂里进行了紧张的讨论,大家说,“大锅饭”越吃人越懒,越吃志越短,我们再也不能这样吃下去了。厂里决定,干脆把市财政拨发的70%的工资,也不发给大家,全部作为生产基金。生产上重新进行劳动组合,各组自负盈亏,多收多得,少收少得,盈利提取,亏损不补。一经改革,全厂职工精神振奋,生产积极性高涨。过去那种上班时男的打扑克、下象棋,女的洗衣服、打毛衣的现象不见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成品合格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90%。到月底一算账,各独立核算小组都不赔钱了。
电工器材厂也是一个长期亏损的国营企业。原有行政管理人员42个,占整个生产人员的三分之一,人浮于事,工作不负责任。学习东风公司的自负盈亏和干部能上能下的办法后,他们把多余的管理人员,分到各单独核算的车间,随车间工人的工资浮动而浮动。有两个干部,平时表现不好,各车间都不要。他俩到处作检讨,表示坚决改正,才被车间吸收下来。工人们说:“东风的经验就是好,能治穷,也能治懒。”这个厂的生产面貌当月就有了明显好转。
借这股东风,漯河市已有十几家国营企业,砸掉了“铁饭碗”,工人们也决心不再吃“大锅饭”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