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插上技术进步的翅膀——大连市纺织印染科研生产联合体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04
第4版()
专栏:

插上技术进步的翅膀
——大连市纺织印染科研生产联合体访问记
本报记者 郭龙春
“目前化纤产品滞销,我们要打开局面,主要就靠科研生产联合体了。”
谈起联合体的作用,大连市纺织工业局总工程师张开源同志,兴致勃勃,津津乐道。大连纺织印染行业从建国到1980年底,31年共搞出170多个品种、500多个花色,而科研生产联合体成立不过一年半时间,就拿出了50个新品种、近200个新花色。其中涤纶仿毛派力司、中长仿毛银枪大衣呢、改性涤纶纬长丝提花绸、改性涤纶仿毛嵌条呢等新产品,都很受消费者欢迎。
这些新产品的出世,对于滞销的化纤产品起着“救驾”的作用。以涤纶为例。涤纶通称的确良,这类产品确实有不少优点,曾经畅销一时。但普通涤纶有个毛病,就是染色性能差,色泽不鲜艳。这是涤纶产品出现积压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大连市纺织印染联合体开展了改性涤纶试制和应用的研究。现在,他们不仅能生产用化学方法改进了染色性能的改性涤纶,而且用改性涤纶同普通涤纶及其他纤维混纺、交织,试制出25个品种、80多个花色。这类产品颜色鲜艳,风格独特,一投入市场,就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为涤纶由滞变畅打开了一条重要的门路。去年8月,他们生产改性涤纶机织产品的纺纱、织造、染整等工艺技术已经通过鉴定,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
如果不搞科研生产联合体,大连市要在开发纺织新产品方面取得这么大的进展,那可就难了。联合体成员有24个单位,分属6个部门。联合以前,由于体制上的弊病,彼此之间如果不说是壁垒森严,也得说门前有不少沟沟坎坎。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本来互有需求,谁也离不开谁,但却渠道不通,障碍重重。工厂碰上技术难题,常感求援无门;科研所为成果“找婆家”,需要四处奔波。“摩擦系数”这么大,技术进步的车轮怎么能转得快呢?
联合体成立以后,虽然隶属关系不变,但有理事会负责协调、调度,有互惠互利作经济杠杆,打破了部门界限,疏通了科研和生产之间的渠道。围绕着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组织了6个“科研、生产一条龙”。负责研究改性涤纶的那条“龙”,包括大连纺织研究所、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大连轻化工研究所、大连工学院、大连轻工学院、大连氯酸钾厂、大连纺织厂等分属5个部门的9个单位。这样的队伍学科齐全,实力雄厚,又能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彼此之间如鱼得水。从工业部门来说,等于增添了一支科研生力军,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开发部。从科研部门来看,研究课题来自生产,既能急生产所急,也不愁派不上用场;研究过程中有工厂作实验基地,一路绿灯,畅行无阻。我们访问大连色织布总厂那天,厂里正停下一套生产设备试验大连轻化工研究所试制的后整理助剂。研究所的同志兴奋地说:过去搞试验,要东求援,西求援,伤透了脑筋。现在,厂里把试验当自己的事,大伙在同一个步调下跳舞。这样,不仅能缩短研究试验的时间,而且成果一出来就能用于生产。通过联合体,实现了技术力量的联合、科研手段的联合和生产条件的联合,凭着联合的优势,可以干出各自为战时无法完成的业绩。拿技术力量的联合来说,大连市纺织印染联合体所属各单位,共有1,387名科技人员,联合以后,人数没有增加,但是各种人才汇集起来,互通信息,取长补短,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了。联合以后,广大科技人员突破“单位所有制”的束缚,登上更宽阔的舞台,可以全面施展自己的才能。在研制中长仿毛银枪大衣呢的时候,有合成纤维、纺纱、织造以及化学助剂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分成4个小组同时开展工作,不断攻破技术难题,仅用半年时间就试制成功开始投产。在原来部门分割的情况下,研究这么个品种,起码要用两年半的时间。
联合体的威力,集中表现在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科技攻关,生产出优质新产品,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一年多来,中央和地方向大连市纺织印染联合体投入科研经费140万元,头一年由此创造的产值达1,685.7万元,是投资的12.4倍。当然,受益的不仅是生产部门。科研单位通过联合体内的合作,科研业务有显著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增加了经济收益。大连轻化工研究所参加纺织印染联合体工作的204小组,过去搞纺织,搞塑料,有时还搞支农产品,科研方向不定,没有长远打算。参加联合体以后,购置了纺织印染方面的测试设备,订购了有关的书刊,大家在这个领域里深入钻研,接连拿出了中长纤维整理剂KB树脂、仿毛银枪呢后整理助剂等研究成果。联合体为生产和科研都插上了翅膀,二者正在比翼齐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