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澳大利亚大选初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07
第6版()
专栏:新闻分析

澳大利亚大选初析
魏玉琴
3月5日,在澳大利亚大选中,以鲍勃·霍克新领袖为首的工党获得压倒多数的胜利。这使它自1975年以来三次大选失利后再度执政。
按澳大利亚宪法规定,大选每三年举行一次。本届大选本应在年底举行。执政的弗雷泽总理决定提前大选,争取连任,但未能如愿以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据分析,澳大利亚经济严重恶化是一个主要原因。近一年多来,在西方经济衰退、保护主义崛起的打击下,澳大利亚经济也处于衰退状态。经济上“四高一低”(即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高利率、高所得税和低经济增长率),使执政党处于困难境地。据官方统计,目前失业人数已突破70万大关,失业率已超过10%,这是前所未有的。去年第三季度的通货膨胀率从二季度的10.7%上升到12.3%;去年9月的银行利率已提高到19%;一般工人的所得税要占收入的三分之一。财政部预计1982—198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将降低2%,这将是自1952—1958年度下降0.8%以来的“最差记录”。同时出口市场缩小,价格猛跌,矿产品生产过剩,外贸逆差严重。加以发生百年罕见的连续三四年特大干旱,羊畜受灾,粮食减产。弗雷泽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都未能扭转经济颓势,这使选民很为失望,对反对党寄予了新的希望。
工党紧紧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提出了吸引各界注意力的经济政策。霍克公开表示支持投资者保护其国内市场,不征收资本收益税,不反对开采铀矿。他还许诺刺激经济,消除失业,提出减税方案,给本地制造商以更多的保护。尽管人们认为这与执政党所采取的政策没有多大区别,但博得企业界的欢迎和一般选民的好感。
在竞选中,工党顺利地调整了班子,确定了“和解和一致”的纲领,显示了它团结一致、应付当前困难的能力。工党在1975年前曾先后几次执政。有消息说,这次提前大选,本是弗雷泽利用工党内部领袖之争和它支持工会罢工引起社会不满之机,对工党采取的一个行动。然而,出乎预料,霍克在解散议会后5天就取代辞职的比尔·海登出任领袖,平息了党内纷争,并迅速聚集力量投入竞选,处于进攻态势。同时,霍克当了党的领袖后,说服工会暂时不搞罢工,在选举中争得了主动权。此外,在过去一年中,工党力量也不断增强,在州议会选举和补缺选举中连连获胜,在大陆5个州中取得了4个州的领导权。这又不能不在这次大选中产生有利于工党的影响。
现在,工党组阁在即。人们普遍认为,工党新政府的对外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在治理经济方面,它仍将面临严重的考验。(附图片)
澳大利亚大选于3月5日结束。图为工党领袖霍克在投票。   
            本报电视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