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智力开发是技术进步的源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03
第5版()
专栏:论坛

智力开发是技术进步的源泉
林自新 吴明瑜
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最主要的标志应该是全国人民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既是产生众多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土壤,又是技术成果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改进的必要条件。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文盲半文盲多,约2.3亿,占全国人口的23%。科技人员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医务人员、教师、农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总共只有300万名,不到总人口的0.3%。技术教育规模小,全国工程技术和农业、医学的高等院校只有300多所,加上综合性大学招收的工科学生,年招生量只有14万人;相应的中等专业学校只有1,604所,年招生17万人。至于财经、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为数更少。还有,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从总体上说,人们对于钻研技术、革新技术还缺乏强烈的兴趣和愿望,轻视技术操作的传统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加快智力开发,的确是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改革教育制度,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安排工程技术人员进修更新知识,普遍实行工人的技术轮训,大量增设技术职业学校,大力发展函授教育,都是应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但是,我们认为,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利用广播特别是电视,向广大农村传播各种技术知识,应该成为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措施。中国10亿人口,8亿在农村,4亿劳动力,3亿是农业劳动者。他们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阅读技术书籍报刊有困难,国家大量提供读物和印刷物也跟不上。技术人员少,直接向广大农民传授技术又顾不过来。再加上交通不便,各种信息的传递十分迟缓。重要的出路,是充分利用电视和广播这样的现代化手段。现有的电视台需要编制和播放专门的农村节目,可考虑建立一个中央农村电视台,面向8亿农民,覆盖面积以城市为中心,逐步由近及远,最后利用通讯卫星转播,使最边远的农村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的技术成就,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日常的生活用品和各种设施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锻炼人们掌握简单的制作和维修技能,看来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途径。广播电视和报纸书刊应当有这方面的内容,采取出售半成品家具之类的产品和出租某些工具,也是可行的办法。
培养和激励人们革新、创造能力的活动,近两年来在我国已经有所开展。在工人中,甚至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小发明活动,举办小发明展览和评比奖励,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作用。这些活动值得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更多地传播创造发明的知识,并且有步骤地在一些城市或是工厂、学校举办业余发明学校和培训班,组织发明小组、发明俱乐部或发明协会,将对提高人们的革新创造能力产生更大的作用。
总之,智力开发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智力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正规的学校教育,而要广开学路,不断探索新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