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这里,人均收入1,256美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04
第3版()
专栏:

这里,人均收入1,256美元
钱塘江口,有一块海涂围垦的土地。十五年前,这儿草木不长,一片荒凉,只有一些靠晒盐过日子的农民搭的茅草棚。
如今这里已成了全省最富裕的地方之一。这个三千四百余人的集体农场,已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社会”,它最近打出了一个响亮的牌子:浙江萧山县红山农工商开发公司。去年全场人均占有净收入二千五百四十元,折合美元一千二百五十六元,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里,茅草棚早已变为陈迹,人们住进了第三代新房——别墅式的二层小楼。整套家具、豪华灯具、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农民家庭。退休场员享有养老金。幼儿入托至初中毕业,全部实行义务教育,考上重点中学或中专、大学的,还享受奖学金。
这个农场是依靠乡镇工业的发展而走向富裕的。从一九八○年集资兴建起水泥厂后,全场象母鸡下蛋似的带出了预制件厂、水磨石厂、花砖厂等以水泥为基本材料的建材企业。目前,全场已拥有十八个企业,三分之二以上劳力从农业转到了工业。去年工业总产值达一千八百八十六万元,占全场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八十九点六。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这个偏僻乡村同外部社会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流通的渠道又大大加快了致富的进程。这里,广开门路吸收各方人才。场里三分之一的务工劳力和一半以上的务农劳力,是从外地聘来的;年产值有一百多万元的服装总厂,三百四十名人员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外县或外乡,就连厂长两年前也还是诸暨县的一个供销员。
向外联营,走向全国,农场的领导者们打开了眼界。他们先后与二十多个省市的一百多个单位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农场向河南省投资六十万元开发小煤窑,以补偿贸易方式每年获得一批数量可观的优质煤。他们还在广东省的深圳、惠阳等地建立了联营公司。农场有一支七十余人的购销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年运量为二十万吨的水运队终年奔忙。场里还成立了农工商企业公司,派人进城开店营业,展销自己生产的各种工业产品。
一个开放型的“小康社会”通过与外部社会多种多样的经济联系,而变得欣欣向荣。包括外国元首在内的国内外参观者纷至沓来,同声赞赏。现在他们又提出了新的目标:两年之内,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
李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