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消费水平要适合国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5
第1版()
专栏:

消费水平要适合国情
本报评论员
当前,我们应当注意解决一个问题:消费“早熟”。何谓消费“早熟”?请看现实生活中的几例:一些企业的生产没有大的发展,奖金、福利却不断增加;一些单位无视财务制度,进口豪华汽车等消费品;“万元户”目前微乎其微,他们的消费水平,一度成为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的热门,刺激人们不切实际的消费欲望等等。
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决不能凭不切实际的愿望一蹴而就。解放前,我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终于战胜了饥寒,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是,温饱不是富裕,今后必须通过艰苦的劳动,向“小康”以至“富裕”的生活水平迈进。
“生产增一寸,福利长一分”,贯彻执行这个方针必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增一分,福利长一寸”,照此办理,势必分光吃净,哪能扩大再生产?!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又很不平衡,无法满足过高的消费需求。如果大家争着吃好、穿好、住好,那就叫脱离中国目前的实际。消费“早熟”,生产就会“早衰”,寅支卯粮,国家财力、物力难以为继,势必拖经济发展的后腿。生产上不去,消费最终也不可能上去。这个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
十亿人口的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间里,人们的消费水平应当是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在温饱的基础上,通过勤俭建国,逐步吃得好一些,但绝不是大吃大喝;可以住得宽敞些,但绝不能搞超标准住宅;可以穿得舒适一些,但绝不是衣必毛料、绸缎;家用电器也要有一些,但绝不能强求全套化……总之,我们的消费水平,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按照生产力发展的程度而定,绝对不能贪大求洋,追求奢侈。
由于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生产发展不平衡,以及个人劳动能力大小不同,决定了消费结构的多层次。对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企业或个人,只要他们的消费是建立在自己劳动所得的基础之上,是应当允许的;当然,过高的收入,应当通过累进所得税加以适当的节制,国际上许多国家也是这么做的。这里,要着重指出,目前有些人的高收入来路不正,不是劳动所得,而是歪门邪道,或偷税漏税,或违法乱纪,或以权谋私……对此,必须不断地完善法制,对非法收入者加以制裁。把来路不正的钱收上来,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用于积累和消费,以提高生产和消费的水平。我们不可不加分析地鼓励“收入越多越好,消费越高越好”,而不考察高收入、高消费的来源是否合法或正当。
作为中国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开始由“温饱”型逐步转向“小康”型,以便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在消费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要适合我们的国情和民力,教育人民继续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