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4阅读
  • 0回复

戴仁崧离开科学院到浙江办集体研究所 大专家为乡镇企业作技术后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戴仁崧离开科学院到浙江办集体研究所
大专家为乡镇企业作技术后盾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丁雪萍报道:曾经组建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微微秒瞬光谱实验室的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戴仁崧,放弃科学院的优越条件回到家乡,去年6月在杭州办起了浙江省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为乡镇企业作技术后盾。
这家研究所没花国家一分钱投资,靠省有关部门借给的15万元作为开发基金,自负盈亏。他们租用一套农民的房子,建成电子、光电、精细化工、食品工业4个研究室,办起一个实验工厂。该所先后和7家乡镇企业组成科研、技术、生产联合体,帮助乡镇企业开发应用了19项新技术、新产品,转让、辐射到8个省市的20多个县,还为乡镇企业举办了两期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培训班。9个月后,研究所创收15万多元。
今年51岁的戴仁崧是我国光电子学的高级专家。他痛感科学院人才积压而乡镇企业人才奇缺,一心要在后半辈子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的想法得到了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赞赏和支持。农民企业家罗其林诚挚地欢迎这位高级知识分子到自己创办的浙江省乡镇经济联合发展中心工作。他欣然应允,出任副总经理,主管科技开发工作。戴仁崧一边工作,一边深入绍兴、上虞、安吉、余姚等8个市县,调查了当地一些乡村和30多家乡镇企业,深切感受到乡镇企业对科学技术的渴求。他决心创办一个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的研究所,为科技体制改革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戴仁崧任所长的浙江省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科技人员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占一半。他们多数是辞退了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工作,到这个小小的民办集体研究所来的。
杭州市郊古荡镇古荡湾村一家生产橡胶鞋底的企业经济效益差,并给周围风景区造成污染。村里早想转产,但苦于一无市场信息,二无人才、生产技术。研究所与村里联办浙江省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实验厂,负责提供技术,连厂房设计改建、设备安装、原料采购到打开销售渠道,也都一包到底。这个厂今年2月上旬投产,当月便创利润,现已开发、生产了用于丝绸和各类纤维织物后整理的“柔软剂”等10多个产品。该所科技人员还只用49天时间,就帮助桐庐县办起了一座化工厂,并转让了十二烷基苯璜酸钠技术和产品。该所帮助4家乡镇企业开发应用精制腐竹的技术,已在广东汕头打开了出口创汇的窗口。
近日,去该所商谈联营办厂、技术转让、人才培训的乡镇企业负责人络绎不绝,有的县由县长、副县长带队前去求援。不少技术人员、大学生、研究生纷纷写信,请求上该所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