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曹密一家人的心比金银还可贵 刨土见文物 全部献国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曹密一家人的心比金银还可贵
刨土见文物 全部献国家
据新华社石家庄7月3日电 (记者杨树勋)最近,在河北省博物馆陈列厅里,专柜展出了易县大北城村农民曹密一家人交给国家的一批珍贵文物。
博物馆人员介绍说,这批文物共450余件,除一枚铜印章外,其余都是宋辽时代的金、银、玉器。其中金器重约5.27公斤,有金钗、金梳、金臂镯、金箔等。银器约重61.75公斤,有银盘、银碗、银酒杯、银壶、银锭等。
一些文物专家认为,这些银锭上铸有年号、地点、官职、姓氏等文字,对研究我国古代的货币流通有重要价值。
记者在大北城村见到了45岁的曹密,他在村上担任过多年干部,是个有2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去年4月30日,傍晚,他和侄女曹玉荣到村外的地里拉土,在刨土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坛子,一叠光闪闪的金箔散露出来,再一细看,里面还有许多金银器。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立刻用土重新埋好,一直守护到天黑,然后和哥哥曹田一起把全部文物背回家中。
第二天拂晓,曹密一家人就起来,分别报告了村党支部、乡党委和县博物馆等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