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国家科委评选一九八七年度科技成果 二百多项荣获国家发明奖 据对一百八十五个公布项目统计总经济效益逾十八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7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科委评选一九八七年度科技成果
  二百多项荣获国家发明奖
  据对一百八十五个公布项目统计总经济效益逾十八亿元
本报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孔晓宁、何黄彪报道:经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复核、批准,225项优秀科技成果荣获1987年度国家发明奖。
该评选委员会5日公布了其中的185个获奖项目,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76项,四等奖88项。(获奖项目名单见第三版)
经济效益高,是上述获奖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据对185个公布项目的不完全统计,总效益已逾18亿元,其中经济效益在百万元以上的有84项。二等奖获奖项目、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研所培育成功的优质春小麦品种“克丰二号”,1980年至1985年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累计种植3000余万亩,合计增收小麦近10.5亿公斤,折合人民币达3.7亿元。
获奖项目中不少科技水平较高,有的已达到或领先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上海灯泡厂女工程师王菊珍,获得了本届唯一的一等奖及一项三等奖。她是我国自颁布发明奖以来,作为个人获得一等奖的唯一女发明家,她的荣获一等奖的发明项目钨铈电极,采用非放射性的铈元素取代了钨钍电极中具有放射性的元素钍,第一次解决了非放射性电子活性物质添加量大于1%的高电子发射功能电极的制作难题,制成了含氧化铈1%到10%的钨铈电极,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它不仅能提高电极的电子发射功能,还可广泛地运用于等离子焊接、等离子加热器、各种激光光泵及特种光源,对于一大片基础工艺及新技术的发展,都可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将取代进口的钨钍材料,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还可将我国占世界首位的钨、铈资源形成技术产品,出口并占领同类产品的国际市场。目前,这项成果已获得了美国、日本及欧洲八个国家的专利,并已吸引40多家外商前来看样洽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林一帆的非职务发明微波屏蔽材料——导电布制造新工艺也荣获了二等奖,标志着业余发明成果也开始进入了国家级科学奖励的殿堂。
获得本届发明奖的发明家来自各行各业,充分反映出我国近几年来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的蓬勃开展。航天工业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王至尧是个中专毕业生,他发明的超厚工件电火花线切割新工艺,是试制和制造电子零件、航空零件及宇航零件等的理想手段,这次名列二等奖。26岁的总后勤部车船研究所技术员刁增祥,他研制成功的非金属轮胎防滑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这次获得了四等奖。
据悉,自从1978年国务院重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以来,已有1344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发明奖,而本届获奖项目比历届都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