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生物技术使制药产业发生重大变革——“细菌工厂”生产药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7
第7版(国际)
专栏:

  生物技术使制药产业发生重大变革
  ——“细菌工厂”生产药品
  卢继传
生物技术能够比传统制药业生产出更有特效的药品。它是运用基因工程的技术,由“细菌工厂”生产药品,即把按照人类的需要拼接的基因引入细菌,让它在细菌那里“安家落户”,表达新的遗传特性。这种细菌就能象工厂似地源源不断地生产人们预先要求的药品。
从1977年到现在,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和日本等国家用“细菌工厂”制造了人的胰岛素、血球凝集素、尿激酶、脑啡呔、干扰素和一些贵重疫苗等,并不断投入世界市场。
美国科学家首先用细菌生产胰岛素获得了成功。他们发现一只老鼠体内的肿瘤能够产生大量胰岛素,并从中提取了制造胰岛素的原基因,并把它拼接到大肠杆菌的基因链上,然后,再把这个重组的含有胰岛素原基因的链植入细菌,这些细菌在培养中快速地增殖,从而产生大量的胰岛素。现在,细菌工厂制造的胰岛素已投入市场,克服了胰岛素供应的困难,避免了有些患者用牛、猪的胰岛素而出现过敏性反应的问题。
近一二年内,细菌生产的疫苗陆续问世,对病毒性疾病开始有了特效疫苗。如乙型肝炎被认为是由最危险的肝炎病毒引起的。它也被认为是肝细菌癌的一个病因因素。过去,肝炎病毒的疫苗要用感染了肝炎病毒而没有发病的健康人的血做原料才能制得,限制了疫苗的生产与供应。如果利用“细菌工厂”,这个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今天,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利用基因工程制造的乙型肝炎疫苗已用于临床试验。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药厂用基因工程制成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到缺乏抵抗能力的人体内它能使之产生抗体,从而达到了预防肝炎的目的。
1986年以来,世界各国研制疫苗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澳大利亚墨尔本汝尔特和伊莱扎·霍尔医院用基因工程研制出一种疟疾疫苗。这是世界医学的一件大事。据美国《时代》周刊估计,当今世界约有一半人生活在疟疾威胁的阴影中,每年约有2.5亿人得病,其中非洲每年有成万人死于疟疾。有了大量的疫苗,疟疾将能得到控制。
接着,美国研究人员用基因工程的技术研制出一种疫苗,它具有防疱疹、肝炎和流感的综合性功能。只要注射1次,这种疫苗即能提供对几种疾病的免疫力。美国研制的肝炎疫苗是1美元1剂,还得分3个阶段施药,需要冷藏保存。这对肝炎流行的发展中国家显然是极不方便的。因此,这种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疫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1987年,法国也传来了佳音。这个国家的科研人员用基因工程的技术首次研制出防治血吸虫病的疫苗。血吸虫病是一种可怕致命的传染病,发展中国家约有两亿人患这种病。于是人们认为,防治血吸虫病疫苗将具重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干扰素是一种抑制病毒的贵重药品,对从感冒到癌的防治都有效。它于1984年进入世界市场后,世界各国出现了“干扰素研究热”。目前,科学家已鉴定了3种干扰素α、β、γ型,其中,γ干扰素类型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癌症的干扰素。今天,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南部的遗传技术公司正在用细菌大批量地生产干扰素。这就是把人体干扰素基因移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使它表达新的遗传特性。由于它增殖很快,从而大量生产干扰素。据实验鉴定,这种干扰素的性能与人体白细胞干扰素完全相同。因此,细菌生产的干扰素将为人类战胜癌症带来希望。
专家们认为,用细菌生产药品是最理想的,因为它可以大量生产,而且纯度高、价格低。这对用化学合成方法和用动物组织制造药品的传统医药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变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