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老井”村有水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6
第2版(经济)
专栏:

“老井”村有水了
杨文
影片《老井》上映后,作为《老井》影片的背景村——山西省左权县拐儿镇的石玉?村,忽然变成人们注意的热点。这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滴水贵如油的贫困山村,如今的情况怎样呢?许多人想一睹庐山真面目。
“老井”村如今有水了!
石玉?村,位于革命老区左权县东南方的偏远山区,总共70户、380多口人。多少年来,农民起早搭黑在村周围的山坡坡上打下127眼井,眼眼全是干窟窿。农民白天下地,天一黑就放下手头的营生,挑上水桶跑到15里外的河沟去挑水,牛和驴常常干渴而死。村里成年男子中有大半是光棍汉,姑娘们像水土流失一样都嫁到平川的村庄去了,外村的女人又有谁肯来?许多人患了大骨节病、甲状腺病,直接影响了劳动生产,人均年收入还不足百元,也安不起电灯,农民哀叹这穷苦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镇干部多次到村里,和农民一起修起水窖。几年了,还是不能解决没电缺水的根本问题。1985年夏天,当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吴天明风尘仆仆地上太行山选择外景时,一眼就相中了石玉?,定为电影《老井》的背景村。没过多久,摄制组大队人马便进村安营扎寨,昔日冷清荒凉的小山村顿时沸腾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民日报》、《新民晚报》报道影片《老井》在石玉?村开拍的消息见报后,天津大港油田第七中学的700多名师生,从报纸上读到石玉?村贫苦落后的报道后,很快把节约的200多元零花钱汇到“老井”村,还捐赠了图书、钢笔、文具、衣服等给村里小学生,以表关怀之情。
尤其值得一书的是,山西省水利厅专门发出文件,要尽快解决石玉?村祖祖辈辈盼望的吃水问题。和顺县农民出身的水利专家常海明同志主动赶来,走遍了石玉?村的山山岭岭和沟沟洼洼,仔细勘察水源。村里组成的打井队,在常海明同志确定的水位点日夜奋战,去年金秋时节,地下水汩汩地冒了出来,“老井”村人手捧甘洌的泉水,奔走相告,喜泪盈眶,欢呼:“有水了,有水了!”
“老井”村也用上了电。1986年冬,左权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县电业局一位副局长带领扶贫工作组进村蹲点。为了早日让农民用上电,工作组筹集了5万元资金,选派技术人员进行勘察设计。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终于把电线架进了这个闭塞的僻远山村。去年4月18日,石玉?村第一次亮起电灯时,全村老少的脸都乐成了一朵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