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红高粱》获奖后电影界热门话题 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6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红高粱》获奖后电影界热门话题
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
本报讯 记者李彤报道:中国电影应不应当走向世界,如何才能走向世界?这问题关系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在《老井》、《红高粱》相继获国际电影节大奖后,电影圈内兴奋异常,社会舆论其说不一。3月3日,首都电影界和新闻界人士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就此进行了座谈。
曾在《老井》获奖之际访日的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罗艺军,综述了东京、西柏林的电影行家和新闻媒介对两部中国影片的高度评价,认为他们是十分严肃而有见地的。他们并不是在欣赏中国的落后,而是佩服中国人奋发昂扬的精神。中国影协副主席苏云说:有人质问电影获国际奖是光荣还是耻辱,这种僵化的思想真是莫名其妙。这两部影片的获奖不是偶然的,而是国策英明的结果,是十年来思想解放、艺术创新的结果。
与会者一致认为,作为艺术品的电影既有阶级性、民族性,又有人类的共同性。作为国际性语言的电影,是可比的。因此,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送中国电影参加国际角逐。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倪震、张暖忻都提到,现在西方关注第三世界特别是东方电影,这是一个总的趋势;中国历史和文明的矿藏正待开发,我们又有了连续获奖这样的良好势头。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此其时也,不应坐失良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谢飞则提出,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电影大师,有了在世界电影史上站得住脚的大师,才能说已走向世界。陈昊苏表示相信,有现在这样稳定的政策,大师的出现是有可能的。
多数与会者承认,中国电影在短期内要进入世界商业市场希望极微。我们应主要瞄准学术、教学市场。北影老导演陈怀皑说:电影输出有两个效益,商业效益和文化效益。《红高粱》获奖后外国片商争购,这就是文化效益转化为商业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