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演兵的试验(续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6-11
第4版()
专栏:

  演兵的试验(续完)
立云
上台下台都是兵
过去演兵时候,总是有老百姓,甚至还必须有些女的,似乎那样子才不单调,现在证明演兵的戏不一定非老百姓非女的不行,甚至不要女的,没有老百姓参加,也一样是热热闹闹的好戏,并无单调之感。
穿什么衣服,化什么装,经过摸索也证明了:在台下穿什么,上了台还可以穿什么,如此并不单调,也不俗气。开始有的同志是有这种想法的:他们认为兵上台是可以,但是和台下要有些区别才像演戏,不然就会台上台下不分。
化装也是这样,很夸大的化法不一定受欢迎,把一个脾气暴燥的同志化成嘴歪眼斜双眉倒竖,把挑皮的同志化成为小丑那样,大家并不赞成。因为在我们革命队伍的实际生活里并不存在那样的人物。相反化素装上台,跟现实人物相同,倒很能引起兴趣,剧的内容,人物的性格,主要是靠语言,动作等来表现的,不是靠化装来表现的。
开始演时,凡属上台的同志,不管担任什么角色,总要描画一番以示区别,后来,兵上台的多了,就连什么也不抹,走上台去就演了。
怎么方便怎么来
在舞台在广场都可以出演不必拘泥,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再说说有关舞台动作与场面一些问题。
布景不必一定采取话剧那一套,除必要的导具外,一切可以省略,采取中国唱旧剧的一些场面办法。
场次不必严格分,一场一场演下去,时间和地点的差异向观众说明一下就好了。
舞台动作除前述可把兵的动作大胆搬上舞台外,旧戏里象征的手法也可以采用(如开关门、骑马、坐飞机等)。背台说话的动作我们演兵中也采用了不少,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表演法,用起来也未见损害什么剧情。
步伐也求其随便,不必像话剧那样严格,这里有的跟着剧情发展,结合着音乐,踏起的健壮的步子是应该提倡的,农村里扭秧歌的步子不适合表演兵,还是不用为好。
集体的动作和集体的歌唱的场面,有时甚至二三十人上台,同时动作同时唱,这样的场面在演农民的戏里是不容易找到的。兵是高度集中性的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武装组织,不用这种场面就不能表演兵的生活样式的全部。
总之:兵上了台,你不必在动作上表情上过于苛求,只要不损伤剧情,就让他自己找自己感到方便或一同熟悉的动作法,由粗而细,逐渐美化。
兵喜欢歌唱自己
军大三月来演兵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大队出演的大大小小的节目约有二百个,没有一个不用歌曲的,至少的是快板。这并不是领导上提倡的结果,而是群众自己造成的风气,凡编成一个东西,都要找个旧调填些词加在里面,或干脆找好调子再编剧,平常所学的歌很大一部分被大家搬到戏里面去了,但是,我们已没有话剧加歌曲那样的形式,而是成了唱白血肉交织的歌唱剧。
群众为什么这样喜欢歌唱?比时髦吗?不能这样讲,容易搞吗?也不是。那么,道理在那里呢?歌唱的剧红火,听了愉快乃是一般的反映,而从基本上来考虑,我想由于是它和兵的思想情感相结合的结果。一个革命战士(革命群众也是如此)他生活在革命大家庭里,是如此舒适和自由,如此光明和有前途,如此能发挥每个同志的天才,如此的热爱,团结,诚挚,纯洁,欢快,幸福与年青。那么,他们须要用歌唱来唱出自己的一切,还有什么奇怪呢?何况,兵的生活中就是常常充满歌唱的,反映到剧上自然也不可缺少了。由于上节提到的原因,集体的歌唱亦不可缺少。
因之,在演兵中广泛发展歌唱剧是必须的。
旧戏的调子可以用(如秧歌、落子、梆子、@@、大鼓、坠子等)然它究竟不能妥善表现士兵生活,开始,为了打开演兵之路,可以不加限制,到了后来,就必须逐渐寻找雄壮铿锵的调子来演兵。几个月来,我们用得最多最广泛的是“军民一家”,“两种作风”,“周子山”,“兄妹开荒”等剧团一部分或个别的曲子。很奇怪:这些戏演过一两次之后,里面一部分曲子很快被大家唱熟了,也很自然的被用在自己所编的剧里了,许多用的很恰当。为什么曲子那么多,而大家却只爱唱且很快唱熟了这几个,并把它用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情,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曲子具有简截,雄壮,明快的特点。
兵所欢迎的歌曲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乐曲简单短小的,能填上词反复唱的,这样的曲子容易唱,容易记,容易填新词。如果是很长的乐曲,即使具有雄壮的特点,大家也不爱往剧里面用,因为填词困难,反复唱和表情都不大好办。
演兵的戏里,用的歌曲也不要太多,像“军民一家”,“两种作风”,和一些用不同的歌曲从头唱到尾的戏剧,作为较高级的作品,是很好的,对部队也是需要的,然而由于歌曲多,不好学,如果叫士兵演也不大容易,因之目前也是不能在部队流行的。我建议做部队文艺工作的同志,今后多编些用曲子较少的部队剧,供各部队采用。
乡村里流行的一些软性小调,如“呀哟呀哟伊呀哟”之类,虽然优美,但不能表演兵的情绪,顶好不用或少用。
乐器方面,打击乐器要大胆使用。二大队演的“毕业上前线”,筑城、战术、刺杀、投弹等动作表情时都配以大锣、大鼓,像旧剧那样的打法,也很热烈紧张,增进戏剧气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