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继续解放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6-02
第5版(理论)
专栏:

继续解放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不久前,为了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社邀请在京的部分理论、文艺、教育、新闻、出版工作者举行座谈会。
与会同志认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地位,是一场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真理的标准不能到主观领域和理论领域去找,真理的标准不是圣贤豪杰的名言和经典著作的字句,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决策是否正确,不但要看它在形成时是否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无论是政策和理论,都要根据实践的检验来修正和发展。
有的同志强调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批判了极左路线的思想根源。从哲学上看,极左路线是以唯心主义认识论垄断对理论和政策方针的解释权,把不符合某些“条条”和独家注释的意见都视为异端邪说,从而实行思想理论方面的专制主义。
座谈会上,很多同志回顾了十年前开展这场讨论时理论界的状况,认为当时理论界朝气蓬勃,敢于面对事实,独立思考,形成了一种十分适宜于理论发展的环境。那场讨论告诉人们,要发展理论,需要有好的理论环境和理论空气,但这种环境和空气是不能坐等的,理论界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的。那场讨论也告诉人们,要发展理论,就要恢复理论的权威和尊严,一个理论工作者同样也应有自己的尊严,看风转向只能败坏理论和理论工作者自己的声誉。
许多同志指出,这场讨论确实在理论上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党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把生产力标准提到重要的位置。应该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认的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和十三大提出的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的生产力标准是一致的。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和深化。在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已成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必要前提条件。
十年来的历史事实使与会同志认识到,贯彻实践标准、解放思想并不容易,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许多同志提出,应该总结理论宣传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什么十年来理论战线发生了不少摇摆的现象,经历了不少坎坷的路程?“日丹诺夫式”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应该提倡党对思想、文化、理论的合乎科学发展规律的指导,杜绝那种指令性的行政干预和军事共产主义式的压服作风。应该提倡“学术无禁区”,鼓励知识分子勇于探索,而不是惧怕这种探索。许多同志认为,文化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这种积累奠基于持久的、顽强的工作,因而需要有一个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策。 (马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