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山区经济研究是个大课题——《中国山区经济学》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3
第5版(理论)
专栏:

山区经济研究是个大课题
——《中国山区经济学》序
杜润生
我国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是个大的经济区域。从世界范围来看,山地也占世界面积的六分之一,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阿富汗、尼泊尔、朝鲜等国,山地都占一半或者一半以上。所以,研究山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对世界也有一定的意义。
由于亿万斯年的地质运动,形成了山地。山地的基本特征是高耸于地面,据实际测定,从地平面开始,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8℃,所以在2000米以上,一般不适于禾本科植物生长;且山区土地贫瘠,坡度较大,水土不易保持,故山区比较适宜于林业、草业、畜牧业生产,不适宜粮食生产。建国以来,我们虽确定了山区以“林业为主,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这方针未能贯彻执行。有个时期,往往以指导平原区的方法,指导山区生产,致使山区经济发展缓慢,大部属贫困区。这种状况直至三中全会以后,才为人们所认识,在大量事实面前清醒了过来,认定山区应因地制宜,制定生产方针,改善交通,培育人才,通过市场交换,发扬本地比较优势,取得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改变面貌。
山区又是我国主要的“生态源”。山区的生产,必须包含保护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的内涵。我国的山区地处高峦,是江河的发源地,这里必须有连片的森林、茂盛的草地,作为护山“护土”的植被,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冲刷。否则,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江河淤塞,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所以研究山区经济问题,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且涉及到生态效益,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和全球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应引起深切关注。
山区粮食问题确实是个实际问题,但现在较以前解决的途径更多了。在少量的耕地上,只要采取科学种田,集约经营的方法,就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产量;在适宜建立基本农田的山间谷地、坝地以及25°以下的坡地,还可进行“小流域治理”,建设梯地,发展山区粮食生产;在宜种果木林、油茶林的地区,还可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总之,凡有利于种粮食的土地,决不能放弃粮食生产。只要山区多种经营发展起来了,群众收入普遍增长,手里有钱,既可增加土地的能量投入,提高当地的粮食产量,也可通过商品交换,换回一些粮食。我们要把历史的经验告诉给山区农民: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的蠢事,再也不能干了。少数地方滥砍乱伐之风又在抬头,这种犯罪行为要坚决地依法严惩。我们所有的公民都应明确:生态一旦遭受破坏,贻害万世,往往无法恢复。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不断地反思。
山区又是我国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的宝库。据勘察,全国有150多种矿藏资源,多半在山区,不少种类居世界前列;山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这些都是山区的巨大优势,也是今后发展山区经济的希望所在。但是对任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须统筹规划,有计划地进行,防止盲目开采。
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山区说来尤其重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科学技术,引进能工巧匠,边干边学,培养经营人才,这既是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山区经济的前提条件,也是山区应该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现在有些山区仍停留在刀耕火种、极端落后的生产力状态,必须实行“治贫先治愚”的政策,大力发展山区教育事业。有的山区尽是些石灰岩的山地(如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水源缺乏,自然条件极端恶劣,人们缺少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对这类地区应创造就业机会,鼓励他们迁移出去,实行人口流动,开辟劳动市场。研究山区经济,必须解决当地人口质量问题,这是山区经济研究这个大课题中的大课题。
《中国山区经济学》(大地出版社出版)研究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山区经济的发展问题。作者主要想把书写给山区基层干部和群众看,内容与文风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值得向社会推荐。但是,它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还须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我们希望参加编写这本书的同志和全国研究山区经济的专家学者及广大实际工作者广泛合作,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