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重大的抉择——公民投票前夕的智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3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重大的抉择
——公民投票前夕的智利
本报记者 李志明
从9月5日开始,智利国家电视网每天晚上播出两套特别节目,各占15分钟。千千万万电视机旁的智利人从这两套节目中可以看到现任总统皮诺切特将军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一个身着便装,面带微笑;另一个全身披挂,神情严峻。这是公民投票前军政府特许播出的亲政府和反政府两派分别制作的宣传节目。10月5日,智利人民将通过久违了的投票箱,决定是否接受军人执政委员会确定的唯一候选人皮诺切特再任8年总统。这是15年前已故阿连德总统的文人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以来,智利人民面临的最重大的政治抉择。
这次公民投票实际上将决定智利现行政治体制能否继续维持。智利是南美洲仅存的两个军政府国家之一。这里的政局发展引起国际舆论界的极大兴趣,近千名外国记者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圣地亚哥市中心各旅馆因而爆满。外国观察家们一到此地,首先看到的是政府和反对党之间针锋相对的宣传战。
经历了1981—1982年的大衰退之后,智利经济恢复较快,在控制通货膨胀、财政平衡、经济增长率等方面取得了优于其他拉美国家的成绩。这是政府宣传的一张王牌。官方组织的招待会所散发的印刷精美的小册子,都着力宣扬这一点。政府告诫公众说,如果皮诺切特继续执政,政策不会变化,发展的趋势就得以保证;如果反对党获胜,经济前景就将变得不可捉摸。政府大力渲染前“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劣迹”,攻击反对派是不负责任的政客,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所操纵。反对派虽然在宣传媒介方面居于劣势(不拥有电视台),也进行了强大的宣传攻势。16个政党组成的反对派联合总部集中揭露、批评军政府限制公民权利和侵犯人权,并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使社会付出的代价高昂,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失业率高,实际购买力和消费水平降低,教育方面的不平等。双方都号召选民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智利前途着想,认真思考做出决定。
此间观察家指出,智利人民虽已很长时间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但他们一直在思考,已经思考了15年。如今双方的宣传可能对少数人会产生影响,但大部分人看来早已做出决定。745万人
(总人口1200万)登记参加投票,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不少问题。记者从首都到内地遇到的多数普通智利人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赞成或是反对,态度十分鲜明。无论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家人的或亲属的亲身经历和切身利益来做出判断。
距投票时间越来越近了,皮诺切特总统频频在公众场合出现,宣讲自己的政纲和抱负。反对派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双方都表示对稳操胜券信心十足,各种民意测验结果反差巨大,莫衷一是。但有一个事实却是,一个月来,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开放措施之后,反对派显示了出乎政治分析家们意外的力量。
看来,无论投票结果如何,1988年10月5日都将在智利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本报圣地亚哥10月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