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龚育之谈 研究党领导科学和文化方式改革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7
第5版(理论)
专栏:

龚育之谈
研究党领导科学和文化方式改革的经验
龚育之在接受《求是》杂志记者访问时说,一九五六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我们党在科学文化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一个重大决策,也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党领导科学和文艺的方式的改革。那时确实是以苏联为鉴戒,在探索一条新的路子,一条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创造活力的新路子。当时党有一批文献力图来阐明和规划我们希望开辟的这条新路子。今天讲改进或改革党对理论工作的领导,我觉得需要重新研究那个时期的文献,包括当时的中宣部长陆定一同志代表中央向科学界、文艺界阐明这一改革的报告,当然,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系列文献。比如,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九日毛泽东同志关于学术问题的一封信。针对苏联一位专家不赞成毛泽东对孙中山的世界观评价,不同意孙中山是唯心论的意见,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这段话阐明了一个原则:在学术问题上可以同任何领导人争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不是领导人,对任何领导人的学术观点,如果不同意,外国人可以议论,中国人也可以议论。不会也不应该弄一个“毛泽东是这么讲的,你是那样讲的,你就是反毛泽东思想”的公式。
又如一九五七年七月三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的一组批语。这是批在中宣部整理的各方面关于百家争鸣政策的反映上的。反映里有一条,说有人认为党校有特殊性,不能允许非马列主义的思想争鸣。毛在旁边划了杠,批道:“似乎不很对,何必怕争鸣?”反映里又有一条,说有人认为经典著作不许怀疑。毛在旁边批道:“不许怀疑吗?”还有一条,问党的政策是否允许争论。毛批道:“为什么不允(许)争论呢?”还有一条,问党员在理论上怀疑或反对马列主义个别原理是否允许?如果根本怀疑马列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或社会主义理论可否留在党内?对于这个问题,毛批道:“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克服马列主义教学中的教条主义。毛批在旁边:“就是允许批评、争论。”(摘自《求是》一九八八年第一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