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印钞厂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1
第2版(经济)
专栏:

  印钞厂见闻
方圆
北京有一座印钞厂,过去这里十分神秘,甚至连职工子弟都不知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最近,我有幸得允,参观了这家印钞厂。厂长告诉我,北京印钞厂在解放战争中立过汗马功劳,那时大军南下,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要发行到哪里。人民币的流通,对巩固新生政权,保障人民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印钞厂由几百人增至千余人,昼夜生产。那时人们说:“人民币和子弹一样重要。”
在印刷车间的入口处,我看到几位女工正俯身在一摞摞的白纸旁工作,原来,她们正在“点数”。车间主任告诉我:这个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行严格的“数字管理”。上一道工序交多少张、下一道工序必须也交多少张。一张纸,一个纸角都不能缺。这叫做“经手必数”。这个车间有1/3的人的工作是“查数”。岂止是这个车间,白纸一出库,就进入了一个数字的网络,工厂的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个工人,都是有数必查的。
我去的这天,正逢厂里发工资,工资就在车间里发,由于有严格的数字管理,也就用不着避讳“瓜田李下”之嫌了。在一台印刷机旁,我碰到了一位年轻工人,他刚领工资回来,手里拿着两张百元的人民币,我问他:你的工资只有“两张”,而你眼前的工作台上的人民币却是数以万计。对此,你有何感想?他笑着说:工作台上的人民币虽多,但那在我的眼里不是钱,而是产品,这和车工车出的螺钉、印刷工人印出的画报没什么两样,而我手里的这“两张”才是钱。说着,他把两张钞票得意地晃动一下,顺手放进上衣口袋。
“人民币是产品”,这不仅仅是这个年轻工人的看法,而且是印钞厂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精神和文化。
在一个年轻姑娘的工作台前,我停下了,她正在查面额50元钞票的产品质量。首先是点数,然后查正面质量,再看背面的质量。看到姑娘飞快地翻动检查着手里的钞票,那情景就和银行点钞员点数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这里是钱的海洋。我问姑娘:你刚入厂时,看到这么多钱和你现在看到这些钱有什么差别?姑娘想了想说:那真不一样了,刚来时,我总想这么多钱,能买多少好东西啊!现在,这些钱对我已经丝毫没有影响了,它们在我眼中只是印有图案的纸罢了。
姑娘的工作台上,已经挑出了一些质量不合格钞票。陪同参观的小赵随手拿起一张,让我看问题出在哪里。我看了一会儿,怎么也看不出来。姑娘告诉我:“这张背面中间的墨色 浅了。”我说:“这问题也不大,外行人根本就注意不到。”姑娘说:“那可不行,这关系到国家的尊严,人民币同国家的形象连在一起,也代表着国家的印刷水平啊!”
 (原载《市场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