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大山深处有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1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大山深处有学校
本报记者 伍立杨 李晓清
高坡乡的杉坪村,青山碧绿,溪水长流。虽说和远近闻名的花溪公园同在贵阳市花溪区,却隔着数重大山,外人很少涉足。
我们同乡党委书记罗贵廷来到这个村,没想到,民族学校的学生都在校。校长告诉记者,现今这所学校有幼儿园学前班到初三的十二个年级,共有学生四百八十多人,教师三十七名。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非常重视,除每年拨给教育经费外,所有的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对在此地工作的教师每人增加一级工资。一九七七年以来,学校已为国家选送了八名大专生。苗胞深深感到知识的重要,近年来一改女孩不上学的旧习,女童入学率已达百分之八十七。
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悄悄地改变着苗寨的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里推广科学种田,现人均粮食已达二百四十公斤。过去从不经商的苗胞也开始做起生意来了。在全乡领取营业执照的四十二人中,大部分是乡里培养出的初中毕业生。现在,六十岁以下的苗胞都通晓苗、汉两种语言。看电影、读书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记者在教室门口遇见了村里年纪最大的罗大爹。罗大爹告诉我们,苗胞在杉坪村已有千余年历史。解放前,只有极少数寨佬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广大苗胞住在山洞里,上学的事,做梦也不敢想啊!只有共产党来了,才真正为我们苗胞着想,使娃娃们都能上学校。饮水思源,我们真是感激不尽啊!
就要离开学校了,孩子们用歌声为我们送行:“山巅杜鹃真正香,来了救星共产党;清晨的阳光下飞过大雁,办起了学校又增产,苗胞生活甜又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