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探索搞活企业对策——人大山西团几位代表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6
第2版(两会新闻)
专栏:

  探索搞活企业对策
——人大山西团几位代表一席谈
本报记者 王艾生 赵兴林
人大山西团的代表审议李鹏总理的报告时,联系本省实际,纷纷为振兴经济献计献策。
山西省省长、人大代表王森浩说,李鹏同志报告指出进一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可“三角债”压得一些企业喘不过气来。去年,在国务院领导下,山西省清理企业相互拖欠款四十四亿四千万元,占贷款拖欠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六点五。但前清后欠、边清边欠的现象依然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清理后,又新增拖欠六十二亿元。
“三角债”形成的原因复杂,清理起来难度大,又直接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王森浩建议:国家应下决心采取果断措施,从产生拖欠的源头加以解决,其中包括基建、技改资金要足额到位,财政拨款亏损及新建扩建投产企业自有资金的落实等。
宏观决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微观决策的正确、具体管理方法与政策的相互配合。张光鉴代表说,就山西来讲,应考虑重工业生产成本高、利润低、资金占用大、周转期长等因素,方能制订出正确决策。
杨士琦代表说,山西是重化工基地,为什么企业效益上不去?重要原因之一是流通环节多,价格上涨。从事流通的部门赚了钱,生产企业亏损。杨士琦建议国家继续整顿流通秩序,尽量减少流通环节。
张挺代表则提出,有关部门应对电子技术进行改造,使之转移到先进的基础上来,再利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改造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创造出全新的生产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