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戎冠秀》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3
第4版(要闻)
专栏:

  《戎冠秀》序
康克清
戎冠秀同志是享誉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她的光辉事迹和献身精神,值得文学家描绘她,诗人颂扬她,歌唱家讴歌她,更值得我们和后来人学习她。
我们要学习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慈母心怀。
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为民族、为国家的存亡,她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河北平山县下盘松村的妇救会会长。她向妇女群众宣讲抗日救国和妇女解放的道理,向她们宣传放足、剪辫子的好处,浅显易懂,声声入耳。下盘松的男人们去了前线,妇女们马上挑起支前和生产两副担子。妇救会会员做的军鞋、军衣数不清。戎妈妈看着前来交活的姑娘、媳妇,语重心长地说:“子弟兵是谁的?咱们可要瞭清!是咱老百姓的。离了子弟兵,鬼子会把咱们全杀死。民主生活也没有了,国家灭亡了,咱们都要变成亡国奴。你们瞭清了没有?”难怪下盘松村送到区里的军鞋、军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总是名列前茅。
1941年到1943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对我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戎妈妈带领妇女给前线战士送水、送饭。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伤员,戎妈妈使出全身解数,用尽心血,用温开水给伤员洗创伤,用中草药给敷伤口,一勺勺给伤员喂饭吃。她还领着妇救会会员,抬着伤员担架,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掩护一名重伤员,她急中生智,硬是让伤员踩着她的肩膀,藏进了暗洞。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守护在伤员身旁,当他们伤愈重返前线时,都情不自禁地喊她一声“娘”!
解放战争爆发了。在扩军大会上,戎妈妈一如既往,深情地说:“我有3个儿子,验上哪个就哪个去;都验上了,都去。要不嫌我老伴上了岁数,就让他给八路军喂马去。”英雄母亲的一番话语,激起了参军的热潮。后来,她的小儿子光荣地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往后的岁月里,戎妈妈又先后送走了3个孙子参军,报效祖国。
我们要学习她有功不居,心里永远装着群众的好作风。
1944年晋察冀边区群英大会上,戎冠秀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边区政府奖给她枣红骡子一头,白布一匹。戎冠秀在荣誉面前很自谦,对全家人说:“共产党号召大生产、支援前线,咱一家人要跑在前头。奖的骡子应该大家使用,奖的白布也要大家共享”。她说到做到,把那匹布撕成小块,分给贫雇农;把骡子喂得壮壮的,供乡亲搞生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戎冠秀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兴奋不已。回到村里,她对乡亲们说:“如今是咱们的天下了。咱们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要努力建设新中国。”当时村里比较穷,小学校缺房子,她二话没说,主动把土改时分到的五间大瓦房,无偿地让给了小学校,自己搬进了两间小平房去住。
3年困难时期,她带领全村妇女开展勤俭节约运动,互助互济,使下盘松的人民顺利地渡过了难关。她的闺女给她捎来了一件军衣,她洗洗补补穿了5个年头,一连3年没领布票。10年动乱期间,造反派逼她交待问题,她总是一句话:“我只记得自己是党员,要跟党走到底。”
1982年,戎冠秀参加了全国妇联四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她虽发言不多,但她庄严地建议:宪法上应规定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让全国人民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国出力的军烈属。
1988年,当戎冠秀同志病重的时候,她坚决不让子女送她去医院。她说:“我老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不要再给国家添麻烦。”她老人家心里想的总是国家和人民。当年5月27日下午,我赶到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看望戎冠秀同志,只见她双眼微闭,安详地躺在病榻上。当她的女儿凑在她的耳边,轻声告诉她:“娘,康妈妈来看望你老人家了,你还认识吗?”她睁开双眼,轻轻点头,嘴唇颤动,想说什么,但已听不见她的话语了。我紧握她劳动了一辈子的手,宽慰地说:“你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现在有病,安心治疗养病。”那次相见犹如就在眼前,想不到竟成了永别。
戎冠秀同志虽死犹生。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解放军的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像平山县下盘松村山崖上的一棵青松,巍然屹立,万古长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