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全国一盘棋与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6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政治工作新探黄河杯征文

  全国一盘棋与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共湖北省襄樊市委书记 章治文
  在全局的发展中求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对发展地方经济十分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过不少经验教训。常见的现象是脱离全局谋求局部超前发展,提出不切实际的大计划,高指标,高速度,争上项目,大铺摊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既影响全局发展,反过来又影响局部发展,欲速则不达。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社会主义经济从中央到地方以至各个企业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作为一个市来说,市级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看清自己在全局发展中的位置,根据全局发展的需要及可能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离开局部便没有全局,但全局高于局部、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当然,不是无视局部利益,再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统筹局部保全局,发展全局促局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前,地方求全发展与全国范围内依据比较优势实行区域经济合理分工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影响着总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从市级经济与国民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事物,通观全局,统筹兼顾,以达到系统功能的最优化,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求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坚持“全国一盘棋”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弄清市情,弄清自己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地位和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在全局的发展中求发展。我市实行的是以市带县体制,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农村幅员辽阔,军工企业设备和技术力量雄厚。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市经济发展必须工农业、城乡、经济科技、军工民用统筹考虑,实现一二三产业相协调,适当的发展速度、较高的经济效益、较强的发展后劲相统一的经济格局。比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而农业又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从“全国一盘棋”出发,我们把农业作为我市重点加强的产业。一是积极发展小型农用机械,二是大力发展农用化学工业,三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企业,四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粮棉油名优特产基地等,这样做就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必须坚决执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局部服从全局,不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同时按照国家计划的目标,把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纳入“全国一盘棋”轨道,着力发展有市场有前途的产业。第一,围绕二汽及为二汽配套进行产品调整,变零散的、自发的配套为有计划的、有方向的配套。第二,围绕军工转民用进行调整,集中力量把已经列入国家调整计划的5亿多元投资和2.2亿元的民品开发计划项目搞上去。第三,围绕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进行调整,控制纺锭和印染规模,控制啤酒白酒生产。从而改造轻工、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第四,围绕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进行调整。开发小水电、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大力发展原有的原材料工业。第五,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调整,抓住10个大制品,形成产业。第六,围绕出口和进口替代进行调整,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拓宽出口渠道。第七,围绕本市资源优势的利用开发进行调整。总之,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利益关系,依据全国和全省大计划,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使市级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还要在开发新产品中注意了解全国的状况和左邻右舍的关系,不能只顾一时一地一得之利,而要谋求区域经济的长期全面发展。在前几年调整老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1989年开展了“新产品开发年”活动,去年又开展“产品质量年”活动,集中力量大搞新产品开发,不赶浪头,不搞趋同,力争名优新。经过努力,全市共开发技术起点高、经济效益高、出口创汇高的新产品542种,有218项投放市场,引进、吸收、消化制造新产品386项,新增产值11.4亿元、利税1.9亿元、创汇2636万美元。
实践证明,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局的发展中求发展才能较快发展,并经得起治理整顿、市场疲软的考验。离开全局的健康发展求自身局部的超前发展,虽可繁荣于一时,但一有波动就会折腾,带来大起大落。
    关键在于寻求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较好地发展地方经济,关键在于坚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核心问题是提高经济效益。要确保适度的发展速度,防止片面追求产值和争上基建项目的倾向,把经济发展的重点真正从速度型转为效益型上来,在提高效益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效益。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一种不顾条件和可能,盲目追求速度,扩大规模的倾向。在中央提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后,又出现另一种倾向,片面理解治理整顿就是紧缩,连正常的发展速度也不要了。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当前,一方面要防止经济过热,压缩基建投资;一方面又要确保工业生产适度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这的确是一个两难选择。但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并且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治理整顿也是个过程。在治理整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两紧一控”带来一些企业资金、原材料紧缺,一些地方工业速度下滑,全国出现结构性市场疲软等等。这些都是治理整顿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应当看到,治理整顿是为了把过去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为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各种要素优化组合,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就我市来说,经过建国40年来的努力建设,工业企业有较好的基础,只要理顺关系,搞活机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就有可能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因此,我们既不能不顾可能,盲目冒进,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要努力探索,科学决策,在现有生产的条件下,搞好资金、物资、技术、劳力的优化组合,增强企业活力,逐步实现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当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要求产业、产品结构与之相适应。过去那种把主要精力放在争指标、争项目、争投资、争物资,按照产值增长的要求确定工业品的产量,再安排相应的建设规模,片面追求扩大规模的作法已经不适应了。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经济政策等方面,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实现最佳效益。因此,在治理整顿中,市委提出两个并举的目标:工业改造与发展并举,农业提高与开发并举。同时把发展规模经济、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作为实现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发展专业化协作,组织大规模流水作业,进行大批量生产,争取提高规模效益;二是发展企业集团,现已组建医药、轴承、无线电等6个集团,包括3省8地市300多个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三是实行兼并,24家优势企业兼并了27家劣势企业,利用了闲置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四是试行股份经济,实现资产存量的流动和重新组合,不少企业采取设备、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参股、生产上联合经营等形式,提高了规模效益;五是建立“一带二线三区”的条带经济。一带,即“老河口——襄樊市区——枣阳——随州”城市工业带;二线即汉江沿线、汉孟公路沿线的乡镇工业群体;三区即张湾镇自费改革开放试验区,依托二汽襄樊基地发展汽车配套工业的油坊岗自费改革开放试验区,市区10平方公里的新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电子、信息、激光、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形成新的工业规模经济。通过以上措施发展区域经济,既解决当前经济困难,又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深入基层,依靠群众,稳定发展地方经济
坚持“全国一盘棋”,保持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依靠群众,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群策群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去年初,我市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有些企业速度下滑,也有一些在困难面前努力爬坡的先进典型。下到基层我们看到,不少单位群众精神状态很好,克服困难的办法很多。同是一个大环境,同是一个大气候,同样面临市场疲软条件,为什么有的企业和地区能爬坡,而有的企业和地区却滑坡呢?这里有一个振奋精神的问题。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无所作为,还是振奋精神,迎难而上?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精神状态不一样,企业的状况就不一样。精神状态差,企业就散了;精神状态好,就能创造条件跨过难关。一个市也一样。只要振奋精神,依靠群众,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许多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市县两级常委138名,有128名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经常现场办公,排忧解难,提高了企业战胜困难、稳定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依靠群众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一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扩大能源、原材料、支农产品、轻工市场产品等的生产;保持加工工业产品的产销基本平衡;压缩能耗高、成本高、市场销售疲软、积压较多产品的生产;增加机电产品出口量;增加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的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压缩初级产品的出口量;开发磷、钛、钡等系列化工产品出口,千方百计适应和开拓国外市场。二是有领导、有计划的“改组联合”,以产品适销对路、急需发展的企业为依托,实行优势企业帮带困难企业,发挥群体优势,同心协力,发展经济。
第三、产销结合,工商联销,扩销促产。一是工商联合,调整理顺工商之间的购销关系,形成联产联销新格局,大打压存增销、扩销促产的销售战;二是开拓国外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这些措施,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