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刘加坤有“三不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6
第1版(要闻)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刘加坤有“三不怕”
鲁祖农
编者的话
为迎接光辉的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征文,今日同读者见面。
开篇写的是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村在一座高山上,从村名的起源,就可想到这里的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过去,山下人到这个村走亲戚,最好的礼物是带一罐水。经过几年艰苦奋斗,这儿变样了。村里亮起电灯,陡峭的山崖上修起了大路,荒山绿了,果实累累。发生这一变化的关键,是有一个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好党支部,有一位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劳动模范”的刘加坤当支部书记。他为群众办事,一不怕吃亏,二不怕吃苦,三不怕受委屈。这“三不怕”就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展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团结广大群众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奋斗的政治核心。党支部有很多工作要做,支部书记是领头人,要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但最重要的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党组织就能在群众中扎根,就能带领群众克服各种困难,移山填海,按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做好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方面的工作,带好兵,当好干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本报开辟这个专栏的目的,就是要弘扬这种至为宝贵的精神,介绍支部书记的工作经验,为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尽一份力量。
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贫困落后的穷山村变成了文明进步的富山村。村党支部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为乡亲们公认的,党支部书记刘加坤同志的“三不怕”精神也是家喻户晓的。
刘加坤的威信从哪里来?他说:“我没有什么大本事,就是靠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受委屈这三条。”多年来,他一直用这种“三不怕”精神勉励和要求自己。
1984年冬天,冰封雪飘,寒风刺骨,九间棚的修路工程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刘加坤在悬崖旁搭起工棚,白天开山,晚上值班,一连七天七夜没回家。第八天,他四岁的儿子高烧40多度,妻子来找他,刘加坤既怕自己走了影响群众情绪,又担心开山放炮炸伤人,就劝妻子下山找亲戚先送孩子住院,妻子抹着泪走了。几个月后,刘加坤因过度劳累昏倒在工地上,被人抬到山下诊所……
1986年腊月,刘加坤从报上看到河北省赵县产优质梨的消息后,带着一个伙伴去采购梨树苗,费了好大劲才买到2万枝雪花梨和大鸭梨穗,他舍不得花钱雇车,一人扛着一捆就往回走,一捆足有50多公斤,不巧,天又下起了大雨雪,落在身上很快结成冰,棉袄冻成大冰块,梨穗也越扛越沉,赶到车站,已是下午3点了,他们还没吃早饭。外出十几天,他们只在旅馆住过三宿,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困了就在候车室打个盹,冷了就跺跺脚,饿了啃口凉馒头。由于十几天的饥饿劳累,一回到家,刘加坤就倒在床上起不来了,高烧不退,大年三十挂上了吊针。70多岁的老母亲看他累成这个样子,心疼得直掉泪。
在九间棚村,哪里工程最危险,哪里任务最艰难,刘加坤就出现在哪里。架电时,他担任突击队长。在平时空着手都得爬着走的地方,要把900多公斤重、十几米长的水泥杆运上山,实在太难了。山陡路滑,稍不留心,滑下去就有生命危险。在刘加坤的带领下,几十个小伙子沿着悬崖峭壁往上抬水泥杆,杠子用断了就用肩扛,站着使不上劲,就爬着拉,大家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往上挪。悬崖上立不住脚,刘加坤就趴在石头上当人梯。待电线杆拖到山顶时,有的手被挤破了,有的膝盖磨去了皮,鲜血直流,但大家看着支书也在流汗流血,谁也不吭声了。
有一年夏天,遇上大旱,有些人不顾村里的规矩,把村里仅有的一点储水抢了个净光。刘加坤的妻子最后一个把残留在池底的泥汤刮到桶里提回家,最多只能澄淀二三斤水。刘加坤知道后非常恼火,立即跑回家狠狠批评了妻子一顿。妻子委屈地哭了,女儿抱着他的腿说:“你别骂俺娘了,咱家分的水,娘看你累就尽你喝,俺娘一天多没让俺喝水了,咱们什么时候能喝上一顿饱水啊?”孩子的话像钢针一样刺疼了他的心,他望着正在哭泣的妻子,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接着,他在广播里向全村作检讨,并交了10元罚款。
修路施工中,刘加坤为了群众安全,也为了节省点炸药,把装药、点炮的危险活全揽下了。一次,放炮砸坏了一户人家的梨树,树主一把揪住他的衣领要他赔,加坤说:“要赔也得等到秋后。”那人说:“你得赔我原样的!”越说火气越大,树主的几个弟兄一拥而上把他压在地上打了起来,刘加坤思前想后又气又恼,回到家里往东屋一倒,就委屈地哭了。妻子来叫,他不开门;孩子喊爸爸,他还是不开门,急得妻子儿女在院子里哭。村干部们来了,说:“狠狠治治这些人,煞煞这股邪气!”第二天,开村民大会,闹事的人觉得理亏,耷拉着脑袋等着挨整,没想到刘加坤却说:“我还年轻,哪里做得不对,大伙多担待些。”被打的事竟一字没提,接着就说怎么修好路,怎么使九间棚人过上好日子,群众听了直掉眼泪。闹事的人也惭愧地作了检讨。事后,有人问刘加坤:“那次你挨了打,心里怎么想的?”他回答说:“乡亲们日子苦,咱受点委屈算什么?只要能让九间棚老小爷们不再受穷,再大的委屈我也认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