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成效卓著 推广一项栽培技术增收稻谷8亿公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成效卓著
 推广一项栽培技术增收稻谷8亿公斤
本报讯 东北种出高产水稻,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但自从1981年黑龙江省方正县从日本引进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以来,不但东北种了水稻,而且还获得了稳产高产。如今,已从黑龙江省方正县的几万亩试验田,扩展到黑龙江可种植水稻面积的70%。它不但在东北扎了根,而且在西北、华北及南方的某些高山地区开始落户。
方正县农民起初都不愿意在自家的田上作试验,只好由县政府出面与农民签订合同:如果失败,由政府补偿一切损失。可是还没到收获季节,很多农民已沉不住气了,主动要求第二年在自家的田里做试验。县政府因势利导,在省科委的支持下,成立县科技开发中心,主要从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许多农民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一时难于接受一穴三棵苗的旱育稀植技术。为此,县政府首先抓好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能掌握技术,正确地扩散技术。同时政府还拿出一定的资金,调拨相关的生产资料,予以保证。这就是后来推广的“六有、六结合、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经验。“六有”是:有领导、有机构、有计划、有资金、有措施和有政策法规;“六结合”是:行政、技术、物资、金融、经济杠杆和承担单位等部门相结合;“两个轮子”:一是靠行政机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推广,二是运用价值规律,依靠技术市场进行转化。
国家科委于1989年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列入了《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决定在“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大面积推广。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方正县科技开发中心在“三北”地区设立试验示范点100多个,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近百名,示范面积50余万亩,在种植旱育稀植水稻有基础的东北三省已大面积铺开。目前,“三北”地区已推广1300余万亩,占该十省区市水稻种植面积的40%,增收稻谷约8亿公斤,创经济收入4亿元以上,节省种子、灌溉水约值2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