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取自民间得于真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5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取自民间得于真情
冯双白
东北民间小曲《月牙五更》是我儿时常听的民歌。大雪封门,朔风飞掠的夜里,听母亲唱着,一派幽远和宁静,一阵魂梦的朦胧……
未曾想,沈阳歌舞团在新年时节赴京演出的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将一股火辣辣的情调注入其间,硬朗朗的敲碎了我儿时的记忆。
名为“舞蹈系列剧”,其实并无贯穿的情节和人物,也无固定的场景和次序。编剧和编导用一“盼”字串联起五更时辰:一更盼“情”,二更盼“夫”,接着盼子、盼妻、盼福。在每一更的盼望中,又赋予一种特殊的情调,造成盼情之慕恋,盼夫之沉醉,盼子之欢乐,盼妻之彩梦,盼福之热闹。满台的浓情蜜意,满台的火红纷扬!
《月牙五更》的创作者们立足于民间,在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培育时代的新花。“恋一更”中的情哥情妹,似像民间舞队中的“俊姑娘、小伙子”;七大姑八大姨的形象,类于“彩婆子”;“梦四更”中那个梦中娶媳妇的光棍汉,不禁使人想起“傻柱子”。沈阳的艺术家们在民间艺术原型基础上大胆创造,以极醒目的戏剧化手段和加工的生活动作刻画出一个个舞台新形象。勾联着原型与新形象的东西,即是那活跳在每一个普通人心中的真实感情。没有矫情,没有虚饰。历史之流和人心之河于此际相汇合。《月牙五更》不是历史剧,而是善写普通人心态的通俗性歌舞剧。写民俗,演风俗,以风俗歌舞唱出世俗之真情实感。不畏俗,不避俗,是勇敢者。
然而,勇敢不等于艺术的化境。《月牙五更》有智慧之笔,如孕妇们的剪影之舞;也有拙笔和败笔,如姑姨们的脱衣洗澡之举,如“醉二更”中的车老板与盲妹子的缺少东北味的双人舞。抓住民间艺术原型给予新的塑造,紧紧扣住民间文化中的情感母题给予新的发掘和阐释,是《月牙五更》的成功之处。在另一方面,全剧写实手法过重,现实性的细节过多过碎,而舞蹈写意手法发挥不充分,人物性格尚未和舞蹈特有的神气、风采相合,则是该剧的不足。相比之中,“梦四更”很有舞蹈艺术的灵动之气和神韵,显得写俗而超俗。光棍汉、俊姑娘、丑大姐们的性格无一不是在舞动中显现,均在东北民间舞的特有风貌中展示。独舞与群舞对比、呼应,孤苦凄凉与五彩之境相映比照,入梦有真情,梦醒情更真!若“五更”均如斯,将得艺术上乘之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