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可贵的尝试和探索——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一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3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可贵的尝试和探索
——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一书
王正萍
吴光辉教授和陈高桐、马庆泉合著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以下简称《增长》)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一部系统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学术专著。
《增长》一书突破了西方经济学家所谓只有发达国家才存在经济增长问题的偏见,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社会经济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理所当然要把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问题看待。
长时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比如说,社会再生产理论,积累与消费、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等等,分别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考察和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经济理论界又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投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等,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而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从新的角度研究它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乃是《增长》一书进行的可贵尝试和探索。
《增长》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系统地构建了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体系框架。全书共分5篇16章。分别考察了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史;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定义和衡量方法;考察了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三大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要素,探索了如何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关问题;并且深入于经济增长过程的内部,探讨有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投资决定、投资效率、从投资角度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和变动效应、经济周期现象和产业机制、以及宏观领域中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与经济增长并发的通货膨胀等等问题;最后,探讨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体制模式。
《增长》的第二个特点是把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静态研究和动态分析结合起来,着重于经济增长的动态性研究。作者深入地考察了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投资分配与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波动与周期的形式、宏观财政与货币政策效应、通货膨胀等多种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动态性因素,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结果可能会因为经济体制、结构和环境,以及社会生活内部结构,乃至人们心理的变化而偏离预想的目标。所以,研究经济增长必须深入到经济过程内部,综合地考察总量的或结构的因素。
《增长》的第三个特点是把理论分析与现实性对策研究结合起来。作为一本学术性专著,它不仅构建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对经济增长过程和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而且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积极探寻可供操作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