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任何复杂的建设我们都可以学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3-15
第2版()
专栏:

任何复杂的建设我们都可以学会
周作新
○一七○发电站是个很大的工程。发电机的容量和自动化的程度,在我国都是第一流。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我们进行得很顺利:主要工程提前两个月完工;工程质量也很好。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尽管我们没有经验,但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工人阶级是有充足能力来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
这个发电站的安装工程队,无论从技术能力或从施工管理的经验上来说,都是从无到有,从不会到逐渐熟练的。
大建设就得有好技工
这个安装工程队是在前年九月成立起来的,那时候连队长在内,一共只有十五个人。上级告诉他们说:“过年整个建厂任务就由你们来担当,你们应该想办法培养工人!”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第一,这样大的工程,必须要有很多安装工人;第二,苏联机器非常精巧新颖,安装标准又非常严格,一般的工人干不了。但是我国过去就没有进行过多少安装工程,上哪里找这么多的安装工人呢!而开工的日子又越来越紧迫,干部们就下决心:招收徒工。从头开步走。
招徒工也很困难,不管文化水平高低,一律兼收并容,才勉强凑足了五百个人。于是每一百个人为一班,由老工人当教师,各自突击学习起重、电焊、火焊、电气、车钳铆等技术。学习的方式是理论和实习并重,隔两个星期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就升班升级(工薪也随着提高)。到去年四月,这些徒工已经有了飞跃的进步。正式开工以后——这时已有各兄弟工程队的支援队伍——技工增多,每进行一件工程之前,技工又和徒工一块学习图纸,他们的进步就更加迅速。以起重班的八十九名徒工为例:到工程后期,上升为四级技工的有八名,五级技工有三十二名,六级四十五名,七级四名,八级和帮工匠都是后招来的。这批徒工很快就已完全成为工程队的骨干,他们和老技工担当同样的工作,而且做得同样好。电气工地操作系统班一共二十四个人,其中十六名是徒工,在安装配电盘的时候,计划是一个月,他们只用了十四天。电焊工人受苏联专家考试时,许多新工人焊接都合乎苏联标准,他们焊接的两千根锅炉管子接口,水压试验时没有一处漏水。
应当特别讲到那些为了国家建设、热心培养徒弟的老工人们。这些徒工之所以有这样飞速的成就,主要原因是老技术工人对他们的耐心教导。孙思义一个人曾培养了八十九个徒工,而且个个精明能干,会开卷扬机,会绑架子,会计算多粗钢丝绳能承担多少重量。他为了使徒工善于登高,在院中铺上沙子,绑个“四面斗”的架子,让徒工上去下来,拆了重绑。有个徒工刘宪章,刚从农村来,到工厂下楼梯都得坐着往下溜,一上架子腿就发抖,但经他的培养、鼓励,现在已是六级技工了,自己能够独当一面绑二十公尺高的架子。瓦工班长高守元,在开工之前带领四十个新工人天天练习砌砖,甚至把砖都磨亮了,终于使锅炉内壁每砖的间隙都不超过两耗,质量很好。
但是这绝不是说老技工们唯一的工作是培养徒工,而更主要的还是他们辛勤忘我地为国家工业化奋斗的劳动态度。高守元是一个有着十多年工龄的老瓦工,锅炉不知砌了几十台,“然而”,他说:“像这样精密的可是头一个。”还在阜新发电厂锅炉开始砌砖的时候,他就向上级请求去“参观”;到阜新之后,把锅炉的前膛、后膛、拐弯抹角都亲手砌过,而且到处向人家学习。他说:“光参观哪行!不亲手摸过心里总是不托底儿,今儿个就知道那时候算没白费了力气。”就是这些人,把这个庞大繁杂的工程干得又好、又快。
计划管理、又好又快
○一七○发电站工程所以进行得又好、又快,另一个原因就是加强计划管理。
计划分两种,一是技术措施计划——保证质量、安全;一是施工计划——保证进度。工程开始,由工程队的主任工程师和苏联专家共同做出一个工程总进度表,各工地的专责工程师按月根据总进度的工程项目和苏联专家提出的技术指标以及工地的现有情况,做出综合进度表。这个综合进度表要比总进度表细致、具体,排好工作次序,使劳动平衡。经过队部、专家组长同意、主任工程师批准,就布置专责技术员做出各工程项目的技术措施计划。专责技术员这时就要仔细研究图纸,并向工地的苏联专家详细请教。计划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样干法;质量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怎样达到;怎样进行保安工作,需用什么材料,要用哪些特种工具,占用哪些地方等等。这些都是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
做好技术措施就做施工计划。先由专责技术员讲解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班长和老技术工人就根据这些内容做好进度计划,并进行分工和计料、计工,然后担当工作的班组就讨论,找窍门。
计划是很复杂的,它促使干部不能不动脑筋和深入工地。最初曾有些干部嫌麻烦,他们说:“整这些啰嗦干什么,推着干,一样能干完!”然而领导方面坚持必须做出计划才能又好又快,并跟干部们算了一个账,说:“你一个工地主任能有多大本事?你拚命跑一天能解决多少问题?”计划管理终于推行了,而且内容逐渐丰富,干部们也逐渐熟练。这样,不仅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不再忙忙乱乱,而且也发动了群众。电气工地操作系统班在讨论配电盘的施工进度计划时,就提出要施行平行流水作业、建立专责制、事先学好图纸等具体保证计划实现的办法,结果,一个月的工程,他们只干了十四天。透平复水器工程,原计划是一个月,结果干了十五天。有了计划管理,整个工程进度就一直是直线上升,七月份完成总工程的百分之九点八,八月份就完成到百分之三十七点七,九月份更完成到百分之六十二点一;……。从数字的上升比例上看来,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增多的。
计划管理的经验是:“和苏联专家谈得越详细,工程就越不会出漏子。”电气工地的专责技术员蔡宗周、透平工地的专责技术员金爱濂在“中苏友好月”得了奖,就是因为他们做技术措施计划时善于向苏联专家请教,而且切实执行了专家的意见。
向设备管理部门致敬
○一七○发电站安装工程所以进行得又好又快,再一个原因就是设备管理做得好。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仅国外来货,就多达两万七千多件,管理这项设备的仅七个人。但直到安装完了,从没有发生过因设备杂乱而影响安装的事情。
这些同志初到设备股的时候,连发电站为什么要安锅炉都不知道,但是他们有一颗火热的心和苦学苦练的精神。最初,他们只按照箱子的外形分类,后来又摸出部件的规律,做出总平面布置图,把透平、锅炉、电气设备分开放置。但是哪个放在里边、哪个放在外边才不致在提取设备时乱“倒腾”呢?他们请人教设备的俄文名字,又请人教安装顺序,他们把这些背熟以后,又重新按照安装顺序把仓库的货布置一回,建立了“专区专责”制,每个人又各自把自己负责管理的设备画成平面图。他们不管天气多么炎热,抽空就背诵到货明细表,然后再到仓库里去一一核对。这样,他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张烂熟的平面图,甚至哪个箱子怎么放的不用看都能知道。工地来领货,只要双方当场一盖章,马上就可拿走。
× × ×
今天,他们的劳动已经得到成果了,当透平机的转子发出嗡嗡的转动声的时候,当他们随着红绸被剪刀剪断而兴奋地鼓着掌的时候,人们总会深切地感觉到:不管是什么样艰巨和生疏的工程,我们的工人阶级都是能够很快地学会和胜任的。
(原载东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