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众人拾柴火焰高——无锡市华庄镇城镇建设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6
第2版(经济)
专栏:走向城市化——崛起的小城镇

  众人拾柴火焰高——无锡市华庄镇城镇建设见闻
本报记者龚永泉
由无锡市向东南行15公里,便到了华庄镇。这里是由国家科委等23个部委组织的社会发展综合示范试点镇,6年来,在人口、生态、环境、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诸方面取得了综合示范效应,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建设小城镇与资金短缺是一对矛盾。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华庄镇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个人捐助为补,积极引导外资”的投入格局。
6年来,华庄镇投入到社会发展的资金近亿元,其中,来源于镇政府财政的约占20%,镇领导把这称作是导向资金,资金的大头靠社会和个人集资,原则是:谁受益谁负担。占地1.9万平方米的华庄市场为三层楼建筑,近1000万元投资中,90%来自进入市场的单位和个人集资,现有单位和个人经营的摊位365个,吃、穿、用一应俱全,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被群众誉为“华庄城隍庙”。为了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和引导消费,这个镇先后建了三批商品房,面积4.1万平方米,使570户居民住进了新房,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方米。
县拖拉机厂、电机厂建造宿舍需要占用土地,镇里积极支持,但合理作价,底层由镇政府安排商业网点,上层为厂里职工宿舍,双方都满意。
如何提高社会发展事业单位的自我装备能力?华庄在深化内部改革上下功夫,努力变“输血”为“造血”。前几年,通过各方投资,镇卫生院添置了B超和200毫安X光机,使医院的诊疗手段上了一个台阶。后来,卫生院依靠自身的力量添置了心电图机、尿液自动分析仪,并在病房安装了传呼装置,1991年收入达242万元,是1986年的2.5倍。
为了走出以往办一项社会事业政府财政就背上了一个包袱的怪圈,华庄镇在一些部门实行了由“福利型”向“实业型”转变。比如:该镇已开通有线电视,申请享用权的用户,每月收费3元,现已发展到2500多户。镇图书馆收取租金,既使图书更新有了资金来源,又加速了现有图书的周转。为充分发挥图书作用,工作人员送书到学校、企事业单位巡回租读,结果,现在租金收入由1986年前月平均130元上升到1100元。
华庄镇的规划是在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在实施中,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到协调发展,互相促进。1980年该镇社会发展的均衡度为0.12,1991年达到0.09,渐趋均衡。特别是该镇的环境秩序指数已进入较高现代化水平,这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为数不多的。
已投入使用一年的垃圾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20吨。运来的垃圾先密封发酵,再进行机械粉碎,处理后的垃圾施入蔬菜地。记者注意到运送来的垃圾里煤渣较少,一问,原来这个镇不仅严格控制乡镇工业的污染,还注重控制生活污染,镇里建起了液化气站,已有2300多户用上了钢瓶液化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