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加强交流增进共识——第四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02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加强交流增进共识
——第四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侧记
张黎宏
第四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香山饭店降下帷幕。来自海峡两岸和美国、日本等地的80余位专家学者本着理性务实的态度,就两岸相互政策之互动、两岸关系的现状与特点以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公开、广泛、自由的讨论发言中,虽然有些原则性问题尚有分歧看法,但双方在不少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台湾当局于7月5日发表的《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是与会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说明书”表示“坚持主张‘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与‘一中一台’”,但又将大陆与台湾现在的关系定位为“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对此,一些与会学者指出,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是企图先从根本上否定法律上、政治上拥有高度主权的现实的中国的存在,然后借给“政治实体”下定义,把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同起来,并列为同样具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亦即作为一个国家存在于国际社会,这实质是在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危害了和平统一大业,这是中国政府和海峡两岸的人民所绝对不能接受的。
学者指出,台湾当局现阶段关于两岸关系定位的主张,经由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一国两府”、“一国两体”到所谓“阶段性两个中国”,呈现一个清晰的演变脉络。这个脉络的发展过程,是逐步从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寻求新的定位到放弃“一个中国”原则的过程,是从主张两岸是一个国家到主张两岸是两个国家的过程,这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负面影响是任何人也不能轻估的。
也有学者从国际法和政治学的角度对台湾当局的“主权与治权分割论”进行了评析,认为“主权包括治权”,具有“绝对性、普遍性、永久性、不可分性”。台湾当局之所以主张将两者分开,其目的一是为其重返国际社会制造理论依据,二是要将本属于国内问题的两岸关系国际化,企图用模糊的治权概念混淆视听,为台湾当局拒不实现祖国统一作掩护。
两岸经济交流和发展是与会学者讨论的又一个热点。近些年来,台商来内地投资日趋增多,两岸经济交流呈稳步增长之势。对此,大家一致认为,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双方人民都是有利的。
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巨大的市场投资热点所在。台湾经济在发展中遇到自然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劳力紧张、工资和土地价格上涨等问题,岛内资金急需寻找出路,需要同大陆经济合作来加以解决;台湾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对于大陆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对两岸具有互利、互补作用,这已是两岸绝大部分人的共识。台湾当局对两岸经济交流的发展实行消极、不合时宜的政策,以两岸经济交流的发展会使“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将“危及台湾安全”、“延长台湾产业升级的过程”、导致“台湾产业空洞化”等为由,人为设置障碍,阻挠两岸经济的双向交流,这并不符合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海外学者指出,两岸三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华人经济圈正在迅速形成之中,这是最令所有中国人感到鼓舞的。为了台湾的发展前途和人民的利益,台湾当局必须重视当今国际市场的转化及前进方向,突破人为自设的障碍,解决台湾发展的瓶颈,认真重视两岸发展的互补互利性,从而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台湾的经济发展。
学者们认为,近些年来,两岸在推动各项交流政策的过程中虽时有争端,但交流的幅度与速度却在日趋扩大,功能性谈判持续进行。交流项目由少而多,交流门类不断增加,层次在逐渐向高层发展,并由单向走向双向交流。但是,台湾当局一贯消极保守的大陆政策严重影响了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如何消除敌意,增强互信,以促进两岸关系朝良性互动方向发展,是两岸都应深思的问题。
与会学者还就海峡两岸的内外形势、两岸交流中发生的具体问题等广泛交流了看法。
学者们深信,统一是海内外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两岸关系特别是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两岸只有加速交流,中国尽快统一,才是实现民族腾飞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