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抢救古都——记考古学家、洛阳文物工作队队长叶万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06
第2版(要闻)
专栏:

  抢救古都
——记考古学家、洛阳文物工作队队长叶万松
本报记者李杰光明日报记者谷文雨
洛阳,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曾有9个王朝建都于此,其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神秘的古迹,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吸引着一批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默默耕耘。洛阳文物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叶万松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1962年,叶万松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主动要求来到古都洛阳,开始了他充满艰辛并几度辉煌的“考古人生”。
洛阳的考古工作面达54平方公里,遗址相连,古墓重叠,文化层次复杂。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大规模建设,使洛阳的地下墓葬和遗址遭受严重破坏。叶万松和他的同事们靠着旧自行车和小探铲,东奔西走,夜以继日,在幽幽墓穴,在荒凉古道,栉风沐雨,保护了一处处古迹,抢救出一批批文物。
洛阳大面积乱挖乱建、私自处理古墓和严重盗毁古墓现象一度十分严重。1981年,叶万松和同事就洛阳122座汉墓出土的2000多件陶器被毁投书《光明日报》,引起文物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洛阳市委、市政府相继发布文件,加强文物和古迹保护,建立了地下文物管理制度。此后10年间,他们在市文物主管部门及有关协作单位的支持、指导和配合下,悉心摸索保护文物古迹的科学方法,并清理古墓3972座,收藏随葬品3万余件,东周王城、隋唐都城、西周铸铜遗址发掘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国家文物局把洛阳文物部门积极主动配合城市建设的经验称为“洛阳方式”,并要求在全国推广。
前年,为实施一个大型系列国际合作工程项目,有关部门准备将位于隋唐城范围内4平方公里的里坊遗址作为出让土地。当市土地管理规划部门征询意见时,叶万松直抒己见:隋唐城现在只剩下洛河南岸20平方公里了,如果再被吞没,这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遗址,将会被我们这一两代人从地球上抹去。这个历史责任谁来承担?叶万松建议对里坊遗址区实行“绿地保护”。市委市政府经慎重研究决定,洛南城市规划必须避开隋唐里坊遗址。专家称誉这一举措:“功德无量!”
叶万松本人被聘任为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和洛阳大学的客座教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