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淮河最大水闸三河闸工程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12
第2版()
专栏:

淮河最大水闸三河闸工程介绍
淮河下游控制洪泽湖的三河闸工程,已于七月二十五日胜利完工。并在七月二十六日举行了放水典礼。
洪泽湖面积二千五百平方公里,历年来,淮河上中游注入洪泽湖的最大流量达一万八千多秒公方,而入江水道只能泄出八千秒公方,宣泄不及的洪水泛滥开来,便淹没了苏北平原。明、清两朝修筑了长达一百四十里的洪湖大堤,使洪泽湖更加扩大,运河堤岸也相对地愈修愈高,为了抗拒高邮、宝应等湖的洪水,他们又在运河东堤上建造了五个距海还有几百公里的“归海坝”,一旦洪水到来,便“放水入海”。从一八六零年到一九三八年,计开坝十四次。一九三一年开了“归海坝”,这堤还决口二十六处;仅高邮城挡军楼附近就淹死二千多人,苏北地区一千多万亩农田全被淹没。国民党反动派自一九三一年起就高唱“导淮”,直到崩溃前夕,只是在运河上修了几个船闸。多年来,苏北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解放后,毛主席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三河闸工程便在中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和计划指导下,于一九五二年十月一日开工。先后参加工程的员工有十五万人,经过近十个月的紧张施工,现已胜利完工。
三河闸是治淮工程中修建的最大的一个水闸,在苏北淮阴县境洪泽湖的东南岸,闸身长六百九十七点七五公尺,高九点五公尺,共六十三孔,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筑成。三河闸的全部工程量,包括七百五十万土方的新河道开挖和旧河道堵闭工程,五万五千公方的混凝土浇筑工程,四万七千石方的凿砌工程。工程所需的全部器材来自全国各地的,足有三十万吨。
三河闸工程在施工中多方面运用了苏联先进经验。由于采用苏联建闸不打基桩的施工方法,不仅工程费用节省了百分之十二,施工时间也大为缩短。施工期中,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曾到工地帮助解决了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去年冬季,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八度,工人们学习苏联“冬季作业法”的先进经验,使浇筑混凝土工程照常进行。在立模板、扎钢筋和浇混凝土工程中,青年技术人员和工人紧密结合,普遍推行“流水作业法”,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到四倍。
由于党和工地指挥部的领导,组织和发动了群众,并在施工期间展开了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大大发挥了全体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了工地狭小、时间紧迫的困难。如工程指挥部曾经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使参加这项工程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和七百多农民,能够很快地掌握技术,加速了工程的进度。为了赶到洪水前面去,全体员工又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爱国治淮劳动竞赛运动,不断地想办法、找窍门,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连续出现新的创造和新纪录。据初步统计,整个工地就涌现了一万多个模范和模范单位,其中特等模范和一等模范有一百八十多人。
三河闸完成后,它将以其八千秒公方的限制量控制洪水的漫流,把过量的洪水拦蓄在洪泽湖里,使洪泽湖成为一个天然水库,这样就可以免除苏北人民的灾难。同时,三河闸配合治淮中已完成的苏北灌溉总渠等工程及其他待做工程,将构成一个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可灌溉苏北地区二千五百万亩农田。苏北农田经灌溉后,每年可增产粮食一百万吨。在航运方面,三河闸也起着巨大的调节流量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