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阅读
  • 0回复

在亚速夫海滨——乌克兰访问记之十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0-27
第4版()
专栏:莫斯科通讯

在亚速夫海滨
——乌克兰访问记之十二
本报记者 李 何
从顿巴斯通达南面的亚速夫海,有许多条道路。其中最近便的,是由斯大林诺市到日丹诺夫市。大约一百公里的铁路把这两个城市联接起来。我们乘着汽车,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清晨从斯大林诺市赶到了日丹诺夫市;黑夜又从日丹诺夫市回到了斯大林诺市。
日丹诺夫市就在亚速夫海海滨。它是日丹诺夫同志出生的地方,原名为马留乌波尔,一九四八年为纪念这位苏联共产党杰出的活动家才改了名。它是苏联南方又一个钢铁工业中心。在沿着海滨建立的许多工厂中,“亚速夫钢铁”厂是苏联最大的钢铁厂之一。我们一到日丹诺夫市,就跨进了这个工厂的大门。
“亚速夫钢铁”厂在一九三一年五年计划时期,建立在亚速夫海北岸。这不是偶然的。这个工厂使用着从北面铁路来的顿巴斯的煤,冶炼从南面海路来的刻赤的铁矿。所以与建设钢铁厂同时,在刻赤半岛建设了卡梅石·布伦铁矿联合企业。它进行采矿、选矿和烧结工作。
在战前,钢铁厂总共建设了四个高炉,其中两个是乌克兰最大的;建设了六个巨大的能够摆动的平炉,每个炉一昼夜能炼五百吨钢;并且建设着欧洲最大的轧钢车间之一。工厂在战时受到了希特勒匪徒的严重破坏。战后,苏联运用勇敢的方法和最新技术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这个工厂。例如,第四号高炉的基础被破坏后,炉身下沉三公尺半,离开轴心一点三公尺,倾斜到二十度。在修复时候,用二百吨的水压起重机,把一千二百吨的高炉没有经过拆装就挪平了,然后放在轨道上,移动,举起,恢复到原位置。不到六昼夜就完工。而按照平常拆开再安装的方法,这需要半年以上时间。提出这个方法的工程师们,因为这个方法对于恢复南方钢铁工业有重大贡献,获得了斯大林奖金。钢铁厂现有的几个高炉,是欧洲最大的。
能够摆动的平炉,是“亚速夫钢铁”厂的特色。在平炉车间,看到一列平炉,比平常的高大,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一会儿,炼钢工人在操纵台开动了电门,一座平炉全身向盛钢桶那一面缓缓地倾斜,倒出了一部分渣,又缓缓地摆正了。以前,就听说“亚速夫钢铁”厂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平炉,它的长处是:排渣和倒钢方便;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出钢,所以它的容积可以大到五、六百吨。据车间工程师亚尔汉格尔斯基谈:刻赤铁矿矿石含磷很多。把它们炼成钢之前,要排出很多含磷的渣(这些磷渣可以用作农田肥料),所以需要这样能摆动的平炉。平炉可以往前和往后摆动。
在钢铁厂,我们看到了一个苏联最大的轧轨车间。车间长到一点一公里,宽敞、明亮、空气流通。钢锭在机械化的轧轨机上轧成长轨,然后切成两段。车间高度地机械化,只有几个人在操纵机器。
钢铁厂的工人积极地生产着,美好地生活着。在上半年,第三号高炉工人超额多炼了四千七百六十五吨生铁;第三号和第十号平炉工人超额多炼了二千五百吨钢。我们访问的时候,全厂职工正在努力提前完成今年生产计划,更好地使用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减低产品成本。在上半年,钢铁厂建筑了七千八百平方公尺住宅、第二部分无轨电车、产房、诊疗所、夜间中等技术学校、运动场、三个商店和两个食堂。约二百个职工有个人的小汽车和摩托车。在上半年,已经有七百多人到过疗养所和休养所。
离钢铁厂不远有一座码头。它是钢铁厂运进铁矿、烧结矿和运出产品用的。在海滨还有很大的码头。那里麇集着船只和忙碌着的起重机。日丹诺夫市是乌克兰南部的重要港口。煤、钢铁、谷物和盐,从顿巴斯经过这个港口运到亚速夫海和黑海各港口去。顿巴斯和乌克兰南部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齐亚土提(在格鲁吉亚共和国)的锰矿,诺沃露西斯克(在克提斯诺达尔边疆)的水泥,经过这个港口输进来。
前年从库班农业区看到东南部的亚速夫海,而现在从顿巴斯的工业区看到北部的亚速夫海。亚速夫海是黑海的大海湾,经过刻赤海峡通到黑海。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运河开辟之后,它增加了新航线。亚速夫海海水不深,又接受着顿河和库班河等河水,所以它的水也不怎么咸。它出产很多的鱼。据说,从一公顷(一万平方米)海面可以捕到八十公斤鱼,而亚速夫海的面积有三万七、八千平方公里。
我们乘艇在浅蓝色的亚速夫海海面游览。从海面可以看到日丹诺夫市的海滨:一边发展着工厂,另一边发展着疗养所。在一排漂亮的疗养所建筑物前面,越过公路,是连绵不绝的浴场。许多劳动者和他们的家属在海边游泳、划船,在沙滩上晒太阳、休息。苏联人是不放过海滨来建立疗养所的。这里有冶金工人的疗养所,也有煤矿工人的疗养所。
我们到了一座苏联煤矿工会中央委员会办的疗养所。苏联煤矿工会在全国办有四百个疗养所和休养所。像索琪、基斯洛沃德斯克一些苏联疗养区都有矿工疗养所。我们看的疗养所,有二百三十五个床位。工人可以在这里休息和医疗二十八天。医务室里摆着各种新式的医疗器械,能对患关节炎、神经衰弱和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有效的泥疗、水疗、电疗。两座楼,一座住男的,一座住女的。房间通到露台,打开门就见到广阔的海。疗养所有自己的海水浴场。伙食量多又有营养。据医疗所所长说,工人休养后体重平均增加了三点一公斤,百分之六十在三公斤以上,有的增加到八公斤。在矿工午睡初醒的时候,在医疗所的花园里,我们遇见几位晒得黝黑的工人在玩骨牌。他们来自莫斯科州煤矿、莫洛托夫州煤矿、北方彼楚拉煤矿和不远的马克耶夫卡煤矿。有的体重增加了三公斤,有的增加了五公斤。他们很满意自己的休养成绩。他们说:
一年一次很好地休养以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和这些健康的愉快的矿工们的谈话当中,我不禁想起在日丹诺夫市博物馆所见的革命以前顿巴斯矿工那种非人劳动条件和悲惨生活的模型和图片。当时顿巴斯矿工在几根木柱支撑的、低矮、闷人、黑暗、随时都会坍塌的掌子里,用鹤嘴锄、丁字铁镐凿煤。把煤筐用绳子系在矿工的腰上,由他爬行拉运。矿工们住的是破烂的小房。而现在,顿巴斯矿工用机器开凿巷道、采煤和运煤,有专门的矿工
工作安全研究院,有舒适的矿工疗养所。那种剥削制度下的矿工生涯,在社会主义苏联,是永远被埋葬在历史博物馆中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