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北方能大量种水稻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10
第1版()
专栏:社论

北方能大量种水稻吗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水稻总归是南方的农作物。近几十年来,北方的少数地区,也开始种植水稻,像天津附近的“小站稻”,便是全国著名的。北方可以种水稻,大家已经这样相信了。但是,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毕竟不大,总产量也还不多,因此,许多人还有怀疑:这些地方所以能种水稻,是不是因为有什么特别优越的条件呢?
本报今天发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稻丰产经验”,最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这样说,在我国,如果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到处都能种水稻。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农民在1955年种植的水稻,每亩平均产量近五百斤,最高的每亩生产一千三百多斤。这个纪录,和南方的单季稻比较,也不能算是低的。
现在多数地区所以还没有种水稻,主要是因为许多农民,包括某些农村工作干部,认为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够好,根本不适合种水稻。可是,请看延边地区的自然条件是不是很好的呢?显然不是。这里拔海500公尺以上,常年平均温度为摄氏2—4度,无霜期只有140—160天,最少的地方只有110天,降雨量一般在400—600公厘之间。类似这样的自然条件,在黄河以北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但是,现在黄河以北的水稻种植面积却只相当于耕地面积的1.65%左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农民能够把水稻种的很好,别的地区为什么就不能这样作呢?
北方地区多数农民不敢种植水稻,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水源太少。北方的水源是不是很少呢?跟南方比较起来,确实是要少一些。但是,北方多数地区的水利条件,不仅不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坏,反而要比那里的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农民为了开发水田,曾经从干枯了的河滩底下挖出水来。这种积极向大自然争取财富的精神,难道不是给全国农民树立了良好榜样吗?
在我国,除了极个别的小范围的地区以外,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水源。天上的雨水可以保留起来,地下的泉水可以汲取上来,雪水、河水更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我国的一部农业史,实际上就是开发水利、防止水害的历史。我国农民历来是很重视水利资源的,只要认真地积极地发现和利用各种水源,到处就都可以有水田。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稻丰产的经验,北方的农民们应该普遍提高了信心。
延边地区种植水稻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当地农民在试种水稻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丰收也有歉收。但是,他们一直相信自己的试验,从来没有灰心过。他们不断地钻研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生产技术;他们几次向获得每亩两千八百多斤丰产纪录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水稻劳动模范学习经验;他们建立了许多示范田,试验各种从外地学来的丰产经验,一旦成功就大胆推广。有成功有失败、几经挫折然后成功,这种现象是任何开始种植水稻的地区都会遇到的。但是,只要认真地学习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民的顽强精神,就必然能够像他们一样地取得最后的胜利。
水稻是有巨大增产潜力的高产作物。根据1955年的统计,水稻的种植面积只占全国粮食作物面积的22.4%,而稻谷产量却已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5%,居各种粮食产量的第一位。从这里可以看出,积极提倡种植水稻,对于迅速增加我国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就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情况来说,在没有种植水稻以前,那里每公顷仅仅生产三千斤左右的杂粮;种植水稻以后,每公顷却能生产七、八千斤稻谷。当地农民过去只能吃并不丰裕的高粱,现在却能吃非常丰裕的大米。
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规定,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在十二年以内,将要从现有的四亿三千万亩增加到七亿四千万亩(包括由于改单季稻为双季稻而增加的一亿四千万亩种植面积)。这几亿亩水稻种植面积,究竟要在什么地方开辟出来?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早已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些地区可能继续扩大水稻面积,但数量是不会多的。因此,将来大量发展稻田的地区,将不是南方而是北方。因此,出现在北方、适合北方广大地区情况的延边水稻丰产经验,就应该而且必然要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