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阅读
  • 0回复

建筑材料不够怎么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09
第1版()
专栏:社论

建筑材料不够怎么办
今年,各种建筑材料都供不应求,最缺少的是钢材,木材、水泥次之,连过去认为无问题的生铁也感到不足了。这种情况,已经给某些建设工程和生产企业带来了困难。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严重的困难呢?是不是建筑材料的生产发展的慢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1952年我国钢材产量是一百一十一万吨,今年计划产量是三百六十四万五千吨,增加二百五十三万五千吨,比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指标多六十万吨。再以水泥为例,今年计划产量是六百三十万吨,比1952年产量增加三百四十四万吨,超过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指标三十万吨。木材生产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这说明我国建筑材料生产的发展是很快的。那么问题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具体说来,问题发生在计划上,今年年度的基本建设和生产计划超过了设备、材料供应的可能,说得明白些,就是有些计划冒进了。今年基本建设投资比去年增长62%,机械制造工业产值增长73%,使钢材的需要量比去年增长69%、水泥增长59%。而今年钢材生产的增长率(计划)是50%,水泥(计划)是43%。这说明需要量大大超过了可能的限度,这是发生供需失调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把计划订的这样大呢?简单地说,在订计划的时候,没有根据供求平衡的原则把计划安放在物资充分供应的基础上。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进行任何一种工作,都要使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既要反对右倾保守,也要反对左倾冒进。
我们所以要在这个时候交代这方面的情况,就是要使各兴工单位在思想上作克服困难的准备。因为,今年国家的物资平衡和调拨的工作已经基本上结束,分配下去的物资和某些部门的需要量相差很远,今后也只能是争取极个别的、少量的调剂,不会进行普遍的和大量的补充了。各地如果还像一、二季度那样拼命挤上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增加分配上,这种希望是会落空的。反过来,如果大家弄清了当前材料供应的基本状况,那末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只是眼睛向上,就会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了。
那末,解决建筑材料不足的方法是什么呢?大家自然就会想到增产。今年各生产企业确已尽了最大的努力,特别是钢材和木材的生产,似乎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但是,有关企业的领导工作人员和全体职工,万万不能把此事看的这样绝对。单从推广先进经验的工作来看,仍然大有可为。以水泥生产为例,广州水泥厂三号窑曾长期安全运转367天,而同厂内的一、二号窑和这个纪录相差很远。江南水泥厂一号窑已安全运转五百天以上,本厂其他的窑也远远落在这个窑的后面。全国湿法水泥窑长期运转的情况悬殊很大,有的高达五百天,有的低到二十天或三十天,总平均不过六十八天。事实上,这些窑在技术条件上的差别是不大的,如果建筑材料工业部所属水泥窑的运转期争取平均达到一百天,每年就可以增产水泥二十七万五千吨。在生产钢材、水泥、木材的企业里,都有许多先进经验,出现过不少新纪录,只要这些企业能够把先进经验普遍起来,组织落后的向先进的指标看齐,还是可以增加不少的产量。
建筑材料的交流和调剂工作也要做好。现在,在各企业里,积压的材料和呆滞的物资还是有的。今年年初,由于大家都叫“材料紧张”,许多单位都想留一手,以备急需。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这种做法对人对己都不利。现在,已有不少部门、省、市着手进行调剂材料的工作,效果非常显著。例如冶金工业部建筑局第四工程公司供应科的同志,主动地到别的单位借用了近百吨钢材,保证了四、五月份的工程达到了计划的进度。根据各地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情况看,无论是企业之间局部地进行调剂,或是各工业主管部门首先在自己系统内进行调剂,或者是由地方党组织、人民委员会在一个地区内组织各企业间的交流,都能解决不少问题。这就特别需要反对本位主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材料不足的困难。
克服材料困难的另一个方法,是开展群众性的节约原材料的工作。节约原材料的方法很多,合理地节约地使用材料是一个方面,而利用代用品、利用废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各基本建设单位在上半年,用上述方法节约了钢材、水泥各四千吨。哈尔滨市四十多个工厂的青年职工展开了搜集利用废钢材的活动,仅据六个单位的统计,即利用旧钢材561吨。但是,目前在建设工地上和生产企业里,依然普遍存在着浪费材料的现象:也有许多节约和利用代用品的好方法至今没有普遍推广。我们希望各建设工地和各生产企业中的领导人员,迅速把全体职工组织起来,掀起一个节约原材料的热潮。如果这样做,就一定会节省出大批的材料。
当然,有的建筑计划本来就是过高的,不可能完成,势必要加以压缩。各部门最好都把自己的工程项目排一下队,必须削减一些工程,保证完成对明年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和主要的工程。但是,我们也不主张平均削减计划。因为如果平均削减就可能全部完不成计划;反之集中所有材料去完成主要的工程,就可以及早发挥投资效果。这方面的任何草率、疏忽或简单化的做法,都会给国家带来损失,所以愈慎重愈好。
同时,无论在增产、节约和调剂各种建筑材料的时候,都必须保证产品和工程的质量。可以设想,如果增产的材料不合格,或者因为节省材料而降低了工程质量,即使解决了不少的问题,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