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4阅读
  • 0回复

帮助群众发展中药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7
第1版()
专栏:社论

帮助群众发展中药生产
目前中药的药材来源缺乏,情况日益严重。北京同仁堂国药铺,由于药材供应不足,几十种成药经常停止生产。其他地区情况也是相同的。脱销的药品中,很多是常用的药材。长春市读者施懋来信说:治凉血等病症有明显疗效的生地黄已长期脱销,因此患者只得住医院治疗,花费又多,疗效反而不如中药。而目前绝大多数城乡居民都愿意用中药治病;过去没有钱买药治病的,现在已有力量看病吃药了;过去不出口的中药,现在也已经陆续出口了。这就说明,努力恢复和发展中药的生产,已经成为群众的一个迫切要求。
我国的农业生产近几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这当然是好现象。但是,某些药材产区的领导机关,因为片面地强调粮棉作物的增产,却相对地忽视和缩减了药材的生产。如浙江新昌、嵊县等盛产白术的地区,就曾把缩减药田作为增产粮食的一项重要措施。河南武陟、温县一带是有名的生地产区,当地的领导机关为了完成粮棉生产计划,对于种植药材的农民竟然决定不供应粮食给他们,以致大大缩减了家种药材的种植面积。至于野生药材在农业合作化以后,也因为农业劳动比采药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所以一般农民都不愿意冒着艰险上山采药了。
药材收购部门的领导关系经过了几度变换,很多基层收购药材的单位在移交和交代的过程中,发生许多混乱现象,也是影响药材生产的一个因素。江苏省徐州东部的云台山原来生长三百多种药材,其中许多都是目前市场亟需的珍贵药材,而当地药材公司只收购十七种药材,而且价格低得惊人,这就严重地打击了群众种植和采集药材的积极性。
同时,近年来由于大量荒原被开垦,田埂被平毁,使许多天然生长的“草药”逐渐减少甚至绝迹。某些害虫、病虫和毒虫也是中药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例如,僵蚕、蜈蚣都是危害人畜的,自从卫生运动开展以后,这些东西被大量消灭。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的工作,也必然会影响某些中药材的生产和采集。
近几个月先后召开的全国中药材专业会议,对药材的生产和购销工作,作了比较妥善的安排。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群众发展中药的生产。云南省卫生厅根据会议的精神,会同各个有关部门,作出了三百四十多种药材的生产计划,并在文山、丽江、思茅等县划出部分土地,专门栽培药材,还准备新建一些养鹿场和獐子场,扩大鹿茸和麝香的生产。四川省的药材会议全面研究了药材的生产和经营问题,规定主要药材产区的农业社和其他生产单位要把药材生产列入生产规划,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加强技术指导,发展药材生产。这些都是必要的措施。今后各个地区应当十分注意保护野生药材,防止挖光、打光。在农村开垦荒地、疏伐林木、割草积肥的时候,对某些野生药材,要有计划地加以移植和保护。
为了帮助群众发展药材生产,应该有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并且各个有关部门之间应该互相配合和协同动作。例如,封山育林是必须作的,但是,为了照顾药材生产,林业部门应该规定到山中采掘和猎取药材的办法。农民种药需要科学技术的指导,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就应该把这个任务担负起来。农民种药需要各种物质援助,供销社就应该设法供应种植药材所需要的肥料、种籽、农药和粮食。农民种植、采挖、猎取药材需要一定的劳动时间,农业生产合作社就要加以妥善的安排,并且要确定适当的劳动报酬。药材收购部门在卫生运动中,可以主动地向群众收集或购买害虫和毒虫,甚至可以考虑专门设立害虫、毒虫的养殖场所。
药材收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生产药材的情绪。目前,不少药材的收购价格偏低。像河南生产的生地,每斤原收购价仅二角五分,农民所得不够生产成本;最近虽然作了调整,但种植生地的利润仍然不如种植一般的农作物所得的多。其他如菊花、白芷、全虫等的收购价也还偏低。为了维持和鼓励药材生产,应该根据农民有利可得和优质优价的原则,进一步适当地调整药材收购价格。收购药材的手续也要改进,不论是大宗的,小宗的,畅销的、滞销的,整批的、零星的,都应该收购。这也是促进药材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应该加以重视。
最近,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在天津举行的药材会议上,经过相互调剂,基本上解决了各地缺少或脱销药材的供应问题。这是解决目前药材供不应求的好办法,各地药材供应部门应该对这种互通有无的工作积极加以支持,从各方面帮助群众发展中药的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