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阅读
  • 0回复

订好今年的农业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1-14
第1版()
专栏:社论

订好今年的农业计划
目前许多农业合作社正在总结去年的生产成绩,研究今年的生产计划。怎样正确地接受去年农业计划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整社、备耕工作,把今年的生产计划作好,使它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是当前农业生产领导上的一个重要任务。
去年年初,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各个地区都根据生产关系变化以后的新情况和农民群众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要求,制定了农业生产计划(有的还制定了远景规划),规定了增产指标、种植计划和实现计划的措施。这对于打破保守思想,鼓舞干部和群众的增产热情,发掘农业生产潜力,保证增产任务的完成,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应该加以肯定的。
但是,由于我国农业计划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领导经验不足,农业社也还缺乏计划生产的习惯,不少地区在编制和执行计划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些毛病。比如,有的增产指标过高,计划项目过多,领导控制过死。有些地方的粮棉增产指标不切实际地高出现有水平好几倍,并且硬性地要求农业社执行这种计划。这就限制了农业社的机动性和农民的主动性。有些农业社为了实现过高的指标,就过多过急地推行某项技术改革措施,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有些农业社根据不切实际的计划组织劳动力,制定预算,以致造成劳动过度紧张和财务计划混乱的现象。
农业生产的计划化,是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上而下地提出农业生产发展指标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指标如果不同自下而上的计划相结合,不给下面留出适当的机动余地,就很难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果勉强执行过高的计划指标,就会助长下级的命令主义作风的滋长。尤其是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很复杂,农民的要求多种多样,如果不征求下级干部和农民的意见,不经过社员讨论,就把播种面积、生产数量定的死死板板,那一定行不通。去年不少地方所以发生盲目改革耕作制度因而减产的现象,和这种自上而下地分配播种面积、计划太过于死板的作法是分不开的。
正确的计划应该是先进的和充分可靠的。先进而不可靠的计划,必然失去指导生产的作用;可靠而不先进的计划,也不能发掘生产潜力和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在编制计划的时候,对实际情况必须有客观、全面的分析。既要估计到有利条件,也要估计到困难条件;既要看到当前的情况,也要估计到可能发生的新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去年有些农业社的计划订的不切实际,并不是因为完全没有根据,而是因为这些根据不全面和不完全可靠。
为了编好农业社的生产计划,社干部必须走群众路线,发动社员总结经验教训,使生产计划完全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县、乡党政领导干部要给农业社以具体的帮助,使农业社的计划既能服从国家计划的需要,又能充分发挥当地的生产潜力。由于各个农业社的具体条件不同,它们的生产计划也应有所不同,绝不应该提出千篇一律的要求。
有些地方因为去年春季订的计划指标过高,今年也就不敢提出先进的指标,以致新的计划又过于保守了。这种偏差虽然只是萌芽状态,但是非常值得注意。党和人民要求把计划定得既不保守又不过高,要使不积极生产的不容易达到定额,而积极生产的能够达到或超过定额。这样的计划才会刺激社员的劳动积极性,真正发挥指导生产的作用。
国家的农业计划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计划必须按照各地的具体情况,使它们互相结合起来。湖北有些地方在国家计划下达的时候,采取了这样的作法:对农业社只下达农产品的征购和收购任务,农业社在完成农业税和农产品统购任务、履行同国家采购部门和商业部门订立的合同义务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当地的情况和自己的需要安排生产。生产计划下达到县和区乡,由区乡掌握,不下达到社。乡把上下计划“碰头”之后,如果大致相符,就可以照此执行;如果不能保证执行,再行协商调整。社干部很欢迎这个办法,他们说:“这才能因地制宜。”这种作法可供各地参考。
从去年各地执行计划的情况来看,要把国家计划和农业社的计划适当地结合,中心环节在于县。因为国家的计划和要求,要经过省和专区下达到县,农业社的计划要汇合到县,由县掌握,综合平衡。县级领导机关有责任也有可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和当地的情况,保证国家计划的完成,保证合作社经营的独立性,上下结合起来,把农业社的生产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县是直接掌握基层组织的,它如果能够严格地按照上级计划和本地情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负责地向上级反映情况和提供意见,修改不适当的计划,就可以避免错误,减少损失。
各地农业社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制定和执行农业生产计划的不少经验。各级计划部门和农业领导部门也提出了一些改善农业计划工作的措施。今年国务院下达的各省农业生产的控制数字,也大大简化了。这将给下边更大的灵活性。只要各地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就能把今年的农业生产计划订的更好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