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阅读
  • 0回复

贯彻节约精神 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关瑞梧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23
第16版()
专栏:

贯彻节约精神 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关瑞梧的发言
我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现在我愿意本着毛主席指示我们重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和注意贯彻节约的精神,来谈一下幼儿教育的问题。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党和政府对儿童的关怀下,幼儿园数量的增长,是突飞猛进的。以1956年一年来说,中央教育部上半年的估计只有七千一百二十九个幼儿园,在园儿童是五十六万一千五百九十四人;下半年的估计,全国十九个地区就有一万四千所幼儿园,在园儿童有八十四万多人。因此,怎样使这些幼儿园既能贯彻节约的精神又能照顾到儿童的教育,是当前迫切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些人说:“目前主要是节约,来不及照顾幼儿教育”。我认为这看法是不恰当的。因为八十四万多的儿童在幼儿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这个时期不重视教育,到入小学再改造就很困难了。目前大家都很关心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又岂能忽视入小学前一阶段的教育呢!
目前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在贯彻节约同时兼顾儿童教育方面是存在问题的。第一,从机关、企业、厂矿、部队办理的幼儿园来看:其中有些幼儿园往往在建筑设备上过于追求形式,总务行政人员的编制庞大,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现在,为了贯彻节约的精神,这些幼儿园改为企业化,大部费用要由儿童的家长来负担,一般的干部怕担负不了这笔费用开始纷纷让子女退学,这样幼儿园就变成了只为少数经济条件比较优裕的干部的子女服务,不能发挥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作用。另一面在儿童教育方面,虽然目前师资缺乏,不能要求太高,但是某些幼儿园只从建筑设备过于讲究这点来看,已经给儿童不好的影响,它使儿童的生活脱离我们社会实际的水平,使儿童成为暖房的花朵,从小就不能建立起艰苦朴素的习惯。我听说,有个别幼儿园的儿童曾说过这样的话:“这种衣服是老百姓穿的,我们不穿”。显然,这是由于幼儿园太讲究了,平时对儿童又没有正确教育,在儿童心中养成一种看不起老百姓的特殊感。可见只重物质享受不懂得教育,是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第二,从民办幼儿园来看:目前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发展很快。它们能够贯彻节约的精神,但是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帮助它们掌握教育儿童的知识。
发挥潜力,培养幼儿教育人才
在目前我国的条件下,能不能使这些幼儿园一方面贯彻节约的精神,同时又照顾到儿童的教育呢?我认为完全可能。最主要的关键在于发挥现有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潜力,让他们能够培养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才。可以从下列两方面进行:
(1)充分发挥现有高等师范学校的学龄前教育专业的力量:我们政府对幼儿教育是重视的。从1950年起到1956年,就先后请来了两位苏联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苏联先进的学龄前教育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曾派遣了留学生到苏联学习学龄前教育。最近已经有一位留学生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作助教。现在全国有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西北、西南三个师范学院设立了学龄前教育专业,它们运用着苏联的先进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培养了一批教师。可以发挥这批教师的力量做以下两种工作:第一,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师资,使各地的幼儿师范学校充实起来,训练出更多的幼儿园教养员。第二,办理短期训练班,调训各地在职的幼儿教育干部,经过一年的学习,回到原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曾经办过三期这种训练班,受过训练的干部都已分布在全国各地区负责幼儿教育工作。例如四川省,曾由这种受过训练的干部组织全省幼儿教育工作训练班,有很大的成绩。我认为这是既经济而又能使更多干部掌握幼儿教育的好方法。
(2)发挥各地幼儿师范学校的力量:全国的幼儿师范学校发展很快,1955年才有九所,现在已有十九所,此外还有许多附设在普通师范学校的幼儿师范班。这些机构不但要训练出合格的幼儿园教养员,而且可以发挥更多的力量负责提高所在地区的幼儿园的业务。例如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就负责给上海市教养员讲课。同时听过课的幼儿园教养员又可以带动民办幼儿园。这样层层推动的办法,是既经济又能逐步改进幼儿教育的。
但是,我愿意提请同志们注意的是:上面说的两种力量在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原因是:(一)幼儿师范缺乏师资。最近我曾到武汉、长沙、广州、上海四个城市视察幼儿教育,发现这只有二十九名受过幼儿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而这二十九名中,上海幼儿师范学校二十四个班就占了十四名,其他三个地区八十三个班仅有十五名专业教师,她们是自顾不暇,更不可能要求她们再兼顾推动所在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二)高等师范学校招生名额受到限制。教育部认为幼儿教育不发展,各地幼师不需要人,因此对学前专业招生名额限制很严,并且不同意办理短期训练班。结果,那些具备充裕人力的高等师范学校,虽有教师也不能发挥力量。
改进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重视幼儿教育工作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领导幼儿教育工作的机构不相衔接,对幼儿教育重视不够:
(1)教育部领导幼儿教育的机构分工过细:在教育部内,有幼教处管全国的幼儿园;中师司管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幼儿师范学校;高师司管各高等师范学校,确定学前专业的招生计划;计划统计科掌握各地幼儿教育的数字。这几个机构衔接不够,造成脱节现象,不容易做出切合实际的培养人才计划。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培养的人才太少,不能满足幼儿师范学校发展的需要。
(2)人事部门不了解幼儿教育:过去几年高等师范学校学龄前专业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幼儿园作教养员,有的甚至改了行。这种情况在最近两年已有改进,但是已经改行的还没归队。本来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是可以训练更多教养员的,把她拘限为教养员,就只能在一班或一个幼儿园发挥作用,实质上就是人才的浪费。
(3)各地教育厅、教育局对幼儿教育重视不够,具体的情况是:(一)有些省有几百所幼儿园,但是教育厅没有一个专职干部领导幼儿教育工作。(二)有些地区有幼儿教育干部,但人数很少,往往是一个干部管一、二百所幼儿园,并且常常调动这些干部做其他工作。例如,广州市的幼教干部,一年内被调作知识分子调查、出口商品展览、抗旱宣传、招待外宾等等工作。因此不可能深入工作,对机关、部队、民办等等幼儿园,只好放松领导。
(三)不了解幼儿师范教育,认为没有专业知识也能够教。这些教育局和教育厅对幼儿教育了解不深入,因而向教育部反映的情况就不够全面,使教育部做不出符合实际的计划。例如幼教处说应当注意培养师资,教育部的其他机构说“各地教育厅不要幼儿教育的师资,训练多了分配不下去”。
我认为我们政府是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这一环节的,尤其注意培养人才的工作。这些工作中脱节的现象,是不需要政府增加经济上的负担就可以克服的。我希望教育部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将教育部内领导幼儿教育的机构统一起来,以免互不衔接,造成脱节。
(2)切实调查现在全国幼儿师范学校(包括普通师范的幼师班)需要师资的数量,确定高等师范学校培养师资的计划,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
(3)在有条件的高等师范学校,举办在职幼儿教育干部的短期专修班,调训各地教育厅、局的幼儿教育干部,培养她们领导推进各地幼儿教育事业的能力。
(4)指示各地教育厅、局加强对机关、部队、企业、厂矿民办幼儿园的领导,帮助它们改进业务,使它们在工作上能贯彻节约原则,同时能给儿童合理的教育。
最后,我希望大家重视幼儿教育这个问题。目前幼儿师范学校招生困难,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考幼儿师范,认为到了高中还学看孩子没出息。社会上一些人对幼儿园教养员的劳动,也不够重视。他们看见教养员带孩子在街上散步就问:“你们一个月拿多少钱,把孩子带得这么好?”广州幼儿师范学校还发现它们学生的入学证件上附注着:“此生家贫可以考幼师”;或是“此生成绩不好,可以考幼师”。社会上对幼儿教育是这样的不重视,因此幼师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不热爱专业的思想,退学的现象很严重。我们大家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否则幼儿园就会缺乏有训练的师资。幼儿园数量的发展是那么迅速,估计每年会有大量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如果在幼儿园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就会给小学带来许多困难的。最近中国青年杂志登载的“马越成长中的风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希望青年团和妇联鼓励青年们参加这项培养下一代的光荣工作。我希望各位委员都重视幼儿教育的问题,到各地视察的时候,也关心一下幼儿教育,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支持鼓励,使我们祖国的下一代从很小就打下体力、智力和道德品质的良好基础。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