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加紧繁殖耕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5
第1版()
专栏:社论

加紧繁殖耕畜
我国农民向来注意繁殖耕畜。在个体农业经济时期,耕畜是农民家庭最值钱的生产资料,许多人都饲养母畜繁殖耕畜。1949年我国有耕畜五千九百七十七万头,1956年发展到了八千七百五十六万头。
但是,近年来许多地区对繁殖耕畜注意不够,并且有许多地方对耕畜饲养管理不善、使役不当的现象也发生了,所以耕畜增长很慢。据统计,1955年只比1954年增加了2.8%,1956年只比1955年增加了0.2%。部分地区甚至减少了。山东省1956年宰杀和死亡耕畜七十万头,但同年只繁殖耕畜三十万头。陕西省1956年耕畜的宰杀死亡率为13%,而繁殖率只有12%,两者相抵,减少了一万七千头。这种情况是很不正常的。
目前正是各种耕畜配种的季节。许多农业社在总结1956年办社经验和安排今年春耕生产的时候,已经认真着手准备繁殖耕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农业社没有注意这项工作。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耕畜。例如,在精耕细作,扩大复种面积,进行土地加工和推广各种新技术等方面,都需要花费更多的畜力。如果不注意繁殖,几年之后,壮的老了,老的死了,农业生产的动力就要发生很大困难。河北正定县二万七千一百二十一头耕畜中,老畜已占31.41%,而幼畜只占0.93%,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河南省封丘县前王村星光农业社由于很早就看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自1955年到1956年9月共繁殖幼畜二百六十一头,还有一百二十七头牛将在今春临产。灵宝县明星农业社通过查算畜力,深切认识了畜力不足的严重性,积极采取措施,给全社二百三十二头母畜配了种。这种主动精神值得提倡。
有些农业社干部和社员认为,现在已经高级合作化了,土地连成大片,很快就要使用拖拉机了,还繁殖耕畜做什么?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国农业将来要机械化,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实行机械化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1956年底我国机耕面积二千万亩,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19%。到1962年,机耕面积顶多也只能达到10%左右。因此,耕畜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就是在将来实现了机械化以后,有许多农活也还是要依靠畜力。这种情形,应当向所有干部和农民讲清楚。
有些农业社怕麻烦,不愿繁殖牲畜。他们说,社大家底厚,将来耕畜不够用了,买几头也花不了多少钱。这种想法也是有害的。第一、耕畜价钱很贵,按照勤俭办社的原则,就不应当花很多的钱去买耕畜,不然就要影响社员的收入。第二、耕畜现在就缺乏,如果不繁殖,以后更缺乏,就是农业社有钱,也不容易买到。最近有不少农业社派了专人到外地采购,但还是买不到多少,所以还是现在自己繁殖的好。
正确安排畜力,做到繁殖和使役两不误,是农业社进行耕畜繁殖的时候必须注意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许多农业社确实感觉到繁殖耕畜的迫切性,但是他们害怕耽误农活,所以没有积极繁殖。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河北省博野县最近几年繁殖了一千四百多头耕畜。起初,他们也有矛盾。因为包工包产以后,生产队怕误活吃亏,不愿让母畜配种。根据这种情况,该县领导各农业社按照农活轻重,将所有耕畜排队使役,孕畜干轻活,临产的不干活,公畜和非孕畜干重活。有些农业社通过算畜力,算母畜,实行分批配种,尽量把母畜生产时间安排到农闲季节,这样就避免了同时期内大批母畜临产和农忙时临产母畜过多,耽误农活的现象发生。实行包工包产的农业社,对于生产队因母畜生产而耗费的畜工应该给以一定的劳动日补贴,同时由其他队抽调畜力支援。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当然,要完全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培育后备畜力,应该多方面想办法,克服暂时的困难。
要做好繁殖耕畜的工作,还必须对饲养员和使役人员实行奖励制度。河北定县东市邑前进农业社开始配种的时候,饲养员嫌母畜怀驹后管理麻烦,使役人员怕牲畜怀驹后不好使用,所以不给牲畜配种。后来社里规定了奖励母畜生驹的办法:生一头小牲畜以生后一年为标准,由社发给饲养员、使役人员以奖金。例如生小驹一头,奖给饲养员四元,使役人员二元;生小牛一头,奖饲养员一元五角,使役人员一元。并且由生下之日起,每头每天给饲养员增加半个工分。到1956年秋天,全社的母畜都配了种,年前已生幼畜四十多头。这个办法对农业社、饲养员和使役人员都有利,各地可以仿照推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