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大胆放手,开放剧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27
第1版()
专栏:社论

大胆放手,开放剧目
去年6月间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挖掘整理戏曲剧目的工作,使得戏曲舞台的演出状况为之一变。数以万计的剧目重新复活到舞台上,打破了上演节目贫乏的局面,活跃了艺术创造,适当满足了群众的文化娱乐需要,大多数剧场的上座率也得以普遍提高,艺人的生活也因之有所改善。此外,从挖掘剧目中发现了许多被遗忘的剧种;也从发掘中组织成了一支包括职业和业余戏曲作家的队伍。所有这些,都是在戏曲工作中,大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所得到的可喜的收获。
在不过几个月的短时期内,就取得了这样巨大的成果,完全证明我国的戏曲遗产实在是非常丰富。这一份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我们是有责任把它继承下来加以发扬的,我们这一辈的戏曲艺术家和戏剧工作者们是负有这个戏曲上继往开来的历史任务的。
最近,中央文化部为了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成绩,交流经验,克服缺点,进一步把戏曲剧目工作做好,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上根据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示,热烈讨论戏曲工作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确定了必须在大力贯彻中央方针和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大胆放手,开放剧目。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在去年开放剧目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少数思想内容不健康的剧目,于是有人惊慌了,要求“收”,要求
“禁”。他们害怕剧场混乱起来。其实,根据各地的调查统计,含有毒素的坏剧目是极少数,不及上演剧目的1%。目前的问题,不是戏曲剧目开放已经够了,而是“放”的还很不够。对挖掘整理传统剧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估计不够,仍是目前相当普遍的现象。
我们认为对传统剧目采取大胆放手的方针,是利多弊少的。我们存在着有利的条件:一、绝大多数观众鉴别的能力提高了。二、广大艺人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了。三、戏曲基本上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大多数带着强烈的人民性。四、各级文化领导部门,对戏曲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有这四条,那些善意的人们,应当不必再害怕了,应当相信在戏曲这块园地内让“百花齐放”,是不会“天下大乱”的了。
开放剧目的意义究竟何在呢?目前表现新生活的剧目还少,为什么偏要这样重视传统剧目呢?如果把创造新艺术和继承传统对立起来看,就会越想越不通。但是一旦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民族新艺术,必须建立在民族艺术遗产的基础上,它只能是民族艺术遗产继承和发展的产物,那就不会怀疑了。传统的戏曲艺术中虽然会被淘汰一部分即糟粕的部分,但对其中优良的部分必然要继承下来,加以发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艺术,这乃是必然的趋势,但这决不是直线地、毫无困难地发展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工作,曲折的道路,才能完成。所以急于求成是不行的。教条主义者便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希图在一个早晨,来个“突变”,“全新”的戏曲就出现了。他们总是把“陈”与“新”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划一道鸿沟,不晓得推陈出新是辩证的发展关系。更因为近二三十年来,特别是抗日战争以后,戏曲文化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许多剧种失传,剧团流散,老艺人息影,后继缺人,青黄不接。解放后,虽有很大的恢复,但是还不够得很,因此,在现阶段对于戏曲的传统剧目,传统的表演艺术和音乐唱腔等,应予特别重视,全面挖掘,这才能使得戏曲艺术的发展,建立在稳固和雄厚的基础上。
为了做好这个工作,现在就戏曲工作中的几个较重要的问题提出意见,供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工作者考虑。
一、现在有些人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是否改变了呢?“推陈出新”这一条是否可以不讲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决不可以。这个戏曲发展的根本方针是不能割裂的。在百花齐放、争妍斗盛的当中,出现一些毒草是难免的。鲜花与毒草争长,好戏与坏戏竞赛,正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合乎艺术发展规律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忽视“推陈出新”的这一面。正是要经过“推陈出新”才能使鲜花战胜毒草。当我们正确掌握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去进行工作之后,可以乐观地预料,在若干年后,成千上万的优秀传统剧目,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辛勤劳动,会成为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的一笔大财富。
二、现在提倡挖掘整理传统剧目,是不是忽视新编剧目呢?我们的回答是:决不是。“百花齐放”一面把老剧目放出来,一面也必须帮助把新剧目生长发展起来。新编的历史剧和现代剧,无疑是非常需要的。问题是目前戏曲剧作者的队伍还很不大而面临着挖掘、整理、改编、创作这一系列的繁重任务时我们如何统筹安排。我们现在首先面临的是数以万计的传统剧目,如何整理它、上演它,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很难设想,我们可以抛开这样大量的现成剧目不管,不去整理,不去研究,只管关门创作。应当认识,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是可以为我们的创作打下基础。同时改编得好,也就是好的创作。轻视这方面工作的人,实质上还是对民族艺术的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表现。但是,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工作,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先把传统剧目都整理完了然后再去创作,因此,在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必须对新剧本的创作做适当的安排。这一点希望各地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作妥善的考虑。就一个戏曲作家来说,他应该是既有兴趣整理和改编老剧目,也努力采用新题材(包括现代的和历史的)创作新剧目,这两方面的工作是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的。
三、戏曲是集体性很强的一种艺术,单靠一方面的艺术家去努力,工作是做不好的。因此特别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团结与合作。比如剧种之间,剧团之间,艺人之间,艺人与新文艺工作者之间,青年演员和老艺人之间,戏曲和其他姊妹艺术之间的合作等等。特别是艺人与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关系着戏曲发展的前途。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在发展戏曲工作中都有重大的作用。在今天,新文艺工作者首先要向艺人虚心学习,努力掌握传统戏曲艺术的知识和规律,力戒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作风。艺人们也要向新文艺工作者学习,取得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才有助于在艺术上的提高;彼此如能取长补短,互助合作,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是能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的。还有青年演员们,更要辛勤刻苦地向老艺人学习,把丰富的表演艺术,尽量掌握起来,必须认识到自己是老艺人的接班人,戏曲中千锤百炼的优秀技术,是需要靠自己来继承、发展和传授下去的。轻视技术的观点和不尊重老师傅的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四、戏曲是群众性很强的一种艺术,每天的演出,联系着千百万观众,影响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党和人民政府教育人民的一项重要工具。因此,各地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足够地重视这项事业,指导戏曲很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帮助戏曲工作者跟工农兵和知识分子这一广大的新的观众建立多方面的、新的、密切的联系。那种认为戏曲落后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完全错误的。至于随意禁演剧目,蛮不讲理地刁难剧团,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任何机关或任何领导人身上,都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尤其必须坚决制止。
七年来,戏曲工作的成绩是巨大的。可以相信,在目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方针的指导下,有着群众基础的戏曲,定会更加迅速地发展;相信这戏曲花园中的鲜花,定会更加争妍斗盛地开放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