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漫话我国古代足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26
第8版()
专栏:

漫话我国古代足球
左坚 南宫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有一个书生,特地等到宰相看足球赛的时候去“晋谒”,想借此一显身手,以博重用。当宰相阅读他的自荐信时,他有意截获一球,“用肩妆”、“倒膝”、“顶头”、“盘拐”等花样,浑身舞弄了一番,直到宰相看完信还没有停止。宰相大为赏识。看来,古代足球的踢法和毽子的踢法有相近的地方。
但现在玩毽子远不及古代玩足球来得丰富。古代踢足球,人数能从一人、二人、三人到十人;球的数目从一个到两个(最初是熟皮里塞软东西,后来是用牛膀胱等做胆囊);球门可以在两丈左右的高处,也可以在平地上挖窟窿,球门的数目可以多到十二个;球场有的是高台,有的是院落;踢法可以作射门竞赛,也可以作技术表演。二千多年间,它受到了上自皇帝,下至黎民百姓的热爱,以及诗人、史家、画工、稗官等的赞颂和描述。爱踢足球的皇帝,见于正史或野史的就有一大批:汉刘邦的亲老子因为没有足球踢要辞掉“太上皇”不干;汉成帝因为没有足球踢而闹情绪,臣子们赶紧献上棋类游戏;唐太宗、唐玄宗是足球名手,唐玄宗在“国际竞赛”中还出过风头;宋太祖、宋太宗和他们的四个臣子可称为球场六友,有六人“蹴鞠”的图像;明宣宗朱瞻基把看球作为“行乐”,至少算得上个“球迷”。皇帝如此积极,王公大臣自然不会落后:汉霍去病远征时还修筑球场;马援的第三个儿子修的球场比街道还长(但不知街道有多长);和唐太宗是郎舅关系的驸马公柴绍的球艺曾博得彩礼;宋代的赵普相爷和“打瓜招亲”的郑恩就是上述六友中的二友。诗人杜甫的“十年蹴鞠将维远”,大概是指自己练了十年,并不是“有空时也喜欢踢几脚”。因为唐代的进士们必须能参加足球赛,非平日痛下工夫不行。写水浒的施耐庵、写隋唐演义的褚人获,关于足球的描述都很细致动人(见水浒第二回、隋唐演义第十七回),足见都是内行。至于广大黎民百姓,虽然没有记述,但从战国策(齐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蹹鞠者”;裴松之注三国志,“年兴金革,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以及宋代陶枕上有少女踢足球的风俗画来看,可以断言他们是足球的爱好者。假使再从词人、墨客的著述的字里行间去寻味,那些在四周喝采,在暗角里挦毛、缝球的无一不是黎民百姓。
我国二千多年前就有了足球是不容置疑的,史书的记载确凿可证。由于这些记载,使我们知道了祖先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辉煌成就。然而对古代足球的探索还只是开始。究竟它是怎样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其他如具体规则、场地设施、各种活动的关系(如马球、毽子),也都没有弄清楚。写到这里,不能不提到汉初的“蹴鞠新书”。这部二千年前出版的、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丛书,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它的二十五篇论著的史料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但不幸失传了。
据说,“五四”运动前后,还有人在湖北宜昌一带看见农民用小竹管吹灌“牛膀胱足球”。“五四”运动距现在不过三十几年,也许古代足球到今天还没有完全绝迹,也许在七、八十岁的老杂技家、老武术师、老踢毽手的嘴里还能讨来一些活资料。如果我们留心访察民间艺人,多少会有好处。(附图片)
古代人踢足球图(选自明朝王思义著“三才图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