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供应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20
第1版()
专栏:社论

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供应问题
蔬菜是广大人民日常必需的生活资料。蔬菜价格的涨落,对人民生活有直接的影响。近半年来,京、津、沪、汉等城市和新工矿区,蔬菜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
为什么蔬菜会供不应求呢?根本原因是生产落后于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迅速进展,新的城市和工矿区不断出现,老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而城市郊区及其邻近地区的蔬菜生产,都未能及时地相应发展。如包头市从1950年到1956年,人口增加了两倍以上,而蔬菜种植面积只增加一倍多。哈尔滨市人口增加也不少,但是,主要的蔬菜种植面积反而减少了。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十一个城市几年的统计来看,本地蔬菜的上市量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这些年蔬菜的供应量对于需要量的百分比是:1953年是74%,1954年是82%。1955年全国二十九个城市和工矿区共有人口三千二百八十五万,按每人每天吃十两蔬菜计算,全年共需蔬菜七千五百万担。而这些地方的郊区所生产的商品蔬菜只有五千二百万担,不足数达30%以上。到1956年,供不应求的矛盾就更严重了。再加上去秋蔬菜因灾减产,今春化冻转暖较晚,青菜上市推迟了半个月左右,业务领导部门未能事先作好准备,对蔬菜生产的规划未加重视,又未及时地进行调剂工作,所以过去半年中,各城市的蔬菜供应情况很紧张,菜价也比往年同期上涨了。
解决蔬菜供不应求的矛盾和稳定蔬菜价格的根本办法,是要大力组织就近生产,就近供应。
在一切缺菜的城市及今后新建的城市和工矿区,都必须把蔬菜生产同时列入规划项目。按照当地的总人口,考虑到以后的发展,根据人民吃菜的水平,计算出蔬菜需要的总量,划出一个固定的种菜基地。这个基地应该随着人口的增加而相应地扩大。
蔬菜灾害多,风险大,遇到一场霜冻或虫灾就会损失几成。因此在确定蔬菜种植计划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量适当地多生产一些,作为保证供应的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关外不能低于30%,关内也要保持15%到20%。
在北方的各个城市和工矿区,冬、春两季要大量储备蔬菜才能供应市场的需要。要储备大量的蔬菜,除了经营蔬菜的部门要设法储存一部分以外,必须组织蔬菜生产合作社和集体伙食单位设法储存,并且动员居民储存。
有人说:“去年夏天因为蔬菜太多而烂了,为什么现在又要大力发展蔬菜呢?”去年夏天各地确实发生过烂菜的现象;但只是在夏、秋之间,前后一共不过半个月。以北京为例,去年全年上市蔬菜大约十亿斤以上,所谓烂菜,最多也不过1%。而全年蔬菜供应困难的时间,最少也有五个月左右。夏、秋气候暖,蔬菜容易生长,成熟期短,虽然在生产方面可以采取“排开播种,分期收获,均衡供应”的方法,以减轻集中上市的现象,力求减少烂菜,但少量烂菜还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为了保证菜农收益和发展蔬菜生产,蔬菜经营部门必须在旺季负责把蔬菜包下来,大力推销。推销不了的时候,为了减少烂菜,就采取晒干、烘干、腌、酱、渍制等办法处理。处理不完的,还可以用作饲料。对这部分蔬菜应该付给菜农合理的价钱。不应该因为看到一时烂菜的现象,就不努力发展蔬菜生产。
在发展蔬菜生产的方针上,我们主张要“按城划片,就近生产,做到基本自给”。有的同志不同意这样做。他们认为:只要将集中产区的蔬菜发展起来,在全国进行调剂,就可以解决蔬菜的供求矛盾了。我国的确有不少著名的蔬菜产区。过去几年,各大、中城市及工矿区储菜不足,也是采取大量调拨的办法来维持供应的。但是,这样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引起了新的问题。例如,去冬今春经过中国蔬菜总公司直接由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省赔钱调运到京、津、汉和北方其他城市及新工矿区的蔬菜达七亿多斤(加上各地直接到产区采购的蔬菜,实际要大大超过这个数字),约用车皮一万八千多辆。其中仅今年春天从广东一地运出的蔬菜,花掉包装器材等费用就有一百四十万元;防寒棉被所用的棉布也有一千三百匹。山东省是蔬菜集中产区,但是由于外地抬价抢购,济南市有八种主要蔬菜的平均批发价在今年1月份比去年同期上升172%,而市场零售价上涨更多。大调运的结果,原来供应就很紧张的地区仍然紧张;原来供应不紧张的地区也紧张起来了。由于价格不稳,菜农就待价惜售,经营部门又必须按期掌握货源,因而也使经营部门和菜农的关系十分紧张。这种远地调运的办法,在客观上是受运输条件限制的,供应紧张甚至脱销,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情况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长此以往,决不是好办法。因此,为了保证供应,必须“按城划片,就近生产,做到基本自给”。
然而,“就近生产、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以后,集中产区的蔬菜将怎么办呢?它们是不是将要压缩生产呢?我们认为,集中产区的蔬菜,不必继续大量发展;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许多年来的经验证明,秋种冬储蔬菜的生产,风险很大,长城内外,霜冻、春寒等自然灾害也难以避免。东北北部各地的蔬菜,几乎只能五年两收。所以,蔬菜生产不仅要求各城市随着人口增加而相应发展,而且还要求产大于销。在全国还必须有几个像山东省、河北省这样的蔬菜生产基地,以便及时地支援遭灾的地区。即使有一年各地都丰收自给了,集中产区的外调部分由国家全部包下来,也比现在的全国大调运上算得多。何况,中国这样大,局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总有一部分不能生产蔬菜的工矿区是要依靠调剂供应的;因此,对于现有的蔬菜基地,必须采取巩固和保护的政策。
那么,以后是不是就完全可以不再组织调运了呢?
地区间的调剂,肯定是要有的。有些城市遭灾失收和某些不能生产蔬菜的矿区是需要调运外地的蔬菜来调剂的。北方城市中有些收入较高的消费者,冬季要吃的黄瓜、茄子、豆角和冬笋等特殊品种,也需要调运调剂,其数量并不多,运输上的困难和浪费也不大。这些蔬菜在北方如无温室,是不能生产的,就是有温室能生产,成本也比从广东省运来的高得多。如北京市去年12月温室生产的黄瓜每斤零售价八角二分,而从广东运来的黄瓜每斤零售价三角三分,因而南菜北运还是经济的。至于全国各地著名的加工菜类,如四川榨菜、浙江雪里蕻、苏北黄花菜、南方笋干、萝卜干等等,也是必须全国调运调剂的。这些地区间的调剂,是必要的,合理的。
两年前,国务院就曾对城市的蔬菜供应问题作过就地生产为主、外地调入为辅的原则规定。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农村工作部“关于大城市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及意见”中,也曾作过明确的指示。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更进一步指出:“城市附近和工矿区附近应该把增产蔬菜等各种副食品供应城市和工矿区的需要作为重要任务。”但是,几年来各地贯彻执行中央指示的情况很不一致。有少数地方已经贯彻执行或正在贯彻执行。如北京、济南、哈尔滨、石家庄等十一个城市都已经对副食品的生产和供应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已制定了解决蔬菜问题的方案,这些城市蔬菜的种植面积今年共增加到一百四十一万亩,比去年增加了25%,这是对的。但是大多数城市和工矿区还没有行动起来,现在应该马上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拟定方案,及早安排生产,要争取在今年内解决蔬菜的生产和供应的矛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