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16
第1版()
专栏:

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本报15日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隆重开幕。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青年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共一千四百九十四人,他们代表着全国二千三百万青年团员。今天,他们在大会开幕前一小时就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政协礼堂。会场内洋溢着一片青春的气氛,来自全国各个战线的优秀青年代表见面欢叙,到处是笑声,到处是满面春风的笑容。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和政治局委员邓小平、董必武、彭真,政治局候补委员陆定一、康生,书记处书记王稼祥、李雪峰,候补书记杨尚昆以及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当他们走上大会主席台的时候,全体代表起立,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响遍全场。
下午三时正,大会主席团首先走上了主席台;接着,应邀列席这次大会的苏联、越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意大利、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法国、南斯拉夫、蒙古、英国、日本等十五个国家的兄弟青年组织的代表走上了主席台。这时,热烈的掌声把台上和台下连成了一片。
大会在国歌声中开幕。大会主席廖承志宣读了开幕词。廖承志指出这次大会的任务是:团结全国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他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劳动、学习、团结”就是我国青年的战斗口号。廖承志号召青年团员和青年们摒弃轻视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旧观念,立志作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继承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号召青年团把全国青年不分信仰、不分出身、不分民族,紧密地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前进。廖承志在讲话中,代表全国青年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为中国青年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感谢党和毛主席始终关怀着青年们的成长。他说,让我们热烈地向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向毛主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时,代表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欢呼 “毛主席万岁”。廖承志又对参加这次大会的我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领导人以及来自各个国家的兄弟青年组织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全场再一次起立,热烈鼓掌。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致祝词。他在祝词中指出:“现在,我们的祖国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青年运动也将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作为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一项标志,就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将要在现在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你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在邓小平同志致词结束后,全体起立鼓掌。廖承志激动地说:“我们感激中共中央的祝贺,我们代表二千三百万青年团员向党和毛主席保证,中国青年将按照党所指出的方向,永远前进。”全体代表用有力的掌声表示了这个意愿。
接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蔡廷锴、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章伯钧、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任委员胡子昂相继致祝词。
蔡廷锴在祝词中希望青年团员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锻炼体魄,做到毛主席所指示的三个“好”,准备着做一个自觉的、真正的共产主义青年战士。
章伯钧对青年团员提出三个希望:一是 “学”。很好地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共产党学习,向社会上的一切长处学习,向苏联、向国际上的一切先进的于人民有利的经验学习。尤其重要的是:好好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二是“做”。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发扬青年们朝气蓬勃的积极性,发扬优良的革命历史传统,努力工作。三是帮助别人。青年团员要积极大胆揭发一切不良现象,批评缺点。他欢迎青年团对民主党派的工作进行批评和监督。
胡子昂在祝词中指出,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子弟大约有二百万左右。在他们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参加了青年团。他们在团的教育和培养之下,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终于毅然决然地背叛了资产阶级,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今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好儿女。他又指出,几年以来,涌现出很多子劝其父,弟劝其兄的生动事例,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无论如何想像不到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青年团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伟大的贡献。
这些发言都得到了热烈的反应,发言时为掌声所打断。
开幕式后,胡耀邦代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报告(见第二、三版)。
在大会开始前和休息时间,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会见了大会主席团,作了亲切的交谈。在开幕式结束时,毛主席和各国青年组织的代表们一一握手致意。
大会将于16日下午继续举行。(附图片)
在大会主席台上,前排自右至左:邓小平、陈云、董必武、朱德、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廖承志、胡耀邦。本报记者 高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