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雨季到来后的一场紧张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17
第1版()
专栏:社论

  雨季到来后的一场紧张斗争
在我国许多地区,雨季又到了,汛期又来了;在另一些地区,却仍然有干旱的现象。水太多了是问题,要防洪排涝;水太少了也是问题,要引水灌溉。在这些地区,人们正面临着或者已经投入了对大自然的一场紧张的斗争。这场斗争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地区与地区之间,往往因此发生纠纷。这种纠纷,是一种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得好,就会做到相互有利,整体有利;处理得不好,也可能扩大灾害,加深矛盾。因为这些纠纷直接关系到许多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所以非常容易激动群众的情绪,发展成为冲突斗殴。有些纠纷是有历史性的。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纠纷应该及时正确处理,对于可能发生的纠纷应该及早设法防止。在整风运动中,决不可对于这项工作稍有忽视,而应该用整风的精神、用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精神,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灌溉用水的纠纷,主要是上下游争用水源。如河北省南运河两岸,原来天津市有稻田二十三万亩,河北省有稻田十余万亩。今年河北省天津和沧县两个专区共发展稻田四十五万亩,另外还有陆稻、淀稻十余万亩,都需要引水洗碱和灌溉。南运河水量有限,上游用水多,就严重地影响了下游原有稻田的灌溉。这个纠纷虽然已经初步解决,但是已经造成了损失。天津小站二十三万亩稻田,去年从小满至芒种,就全部插秧完毕,今年由于缺水,至今只有一万亩插秧、十一万亩洗碱,其余尚未洗碱。河北天津专区的稻田,也有一部分稻秧旱死,旱直播的七千亩稻田,也旱死了一部分。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身受其害的群众,自然会很不满意;粮食减产了,又会增加供求矛盾。
防洪排水方面的纠纷,往往是有些地区只考虑到解除本地区的水灾,上游盲目地挖沟排水,不顾下游的利益,下游则筑坝堵截,不让水流下泄。或者是一条河流,左右岸利害矛盾,在洪水涨发时期,左岸发生决口,右岸即可得安全,因而两岸群众常常互相疑猜,甚或发生冲突。这些地区,往往事先不相联系协商,事后互相攻讦控告。例如河北省青县、静海、黄骅排水纠纷,河南省平舆、新蔡和安徽临泉县的纠纷,河南、河北两省关于漳河防洪的纠纷,河南省新野与湖北省襄阳排水的纠纷,都经过长期争执,相持不下,有的甚至挟械斗殴。这些地区的纠纷,有的已经初步解决,有的至今还未解决。如果不及时地妥善地解决,不仅会在各地干部群众之间形成对立,汛期到来,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这些水利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的是我们还不能完全控制和消除自然的灾害。因此,要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水利纠纷,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往往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处理得不妥当,而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有些干部对于水利纠纷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态度,他们认为,既然这些纠纷大都是有历史性的,目前也是难以完全消除的,自己就可以不负什么责任;有的还怕纠纷的双方说自己偏袒,怕自己“夹在中间受气”,就听之任之,不去领导,不去解决,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有些干部事先既不调查研究可能发生水利纠纷的情况,发生了纠纷之后仍然不认真地调查研究,分不清是非,找不出最妥当的解决矛盾的办法,自以为是地只凭少数人的意见和印象决定处理方案。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往往会扩大矛盾。因此,在解决水利纠纷的时候,首先应该认识,这是直接关涉广大人民的切身利害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上的情况,这部分人的意见和那部分人的意见,寻求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双方灾害的方法,反对马虎草率、推宕拖延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做法。
在水利纠纷中,更常发生的是不从团结出发的宗派主义倾向。在防止灾害和兴办水利的措施上,都有从局部利益出发的情形。有这种思想的干部往往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不自觉自己的意见有片面性,而且对于有关的对方盲目地不信任,唯恐自己吃了亏。过去有些两省之间的水利纠纷长期不得解决,在调整省界把有关地区划归一省管辖以后,纠纷就解决了。因此,除了加强责任心、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以外,最重要的是克服一些地方干部的本位主义思想。在发生这种纠纷的时候,双方都要本着团结互利的精神,平心静气地协商,求得合理的解决。在双方利益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要本小利服从大利、大利适当照顾小利、局部服从整体、整体适当照顾局部的精神,互相让步。领导机关和干部,切不可轻信本地区干部和群众的片面的反映,不应该仅仅考虑本地区的利益,而要同时考虑对方的利益。必须实事求是地调查实际情况、研究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要逞意气,动感情。同时,要耐心地说服群众互相让步,顾全大局。为了减少水利纠纷,要提倡遇事直接联系协商。在防洪问题上,凡邻省、邻县经常发生纠纷的地方,要建立联防机构,经常交换情况,事先协商防御措施,避免互相疑猜或临时发生争执。在排涝问题上,必须有全面的规划,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做到就地拦蓄和适当排泄相结合,以免乱挖乱堵,发生冲突。在灌溉用水上,要尽可能在同一河段用水关系密切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协商成立统一的管理组织或水量调配组织,以便合理地统筹调节水量。在天气干旱用水紧张的季节,更要说服群众,从团结互利出发,力求合理用水,争取全面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