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关于发展农业的四点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24
第1版()
专栏:社论

关于发展农业的四点建议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现在有一个突出的矛盾,这就是我国农业在解放以来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大大地落后于人民生活的要求,落后于轻工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地和正确地解决这一个矛盾,是使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高涨的关键。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能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应该指出,国家计划机关和某些地方当局,过去一般是注意工业较多,注意农业较少。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之后,对于发展农业注意增加了,但有些地方还比不上对于发展工业的注意。今后对于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必须同时并举,同等注意。
1957年下半年除了必须加强防洪、排涝、锄草、追肥、除虫、护苗、秋收、秋耕等工作,以争取大丰收以外,还必须瞻前顾后,总结经验,为今后几年特别是1958年的农业发展,提早进行妥善的安排。凡是能提早动手的工作都应该提早动手。
现在我们根据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经验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的情况,向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地方当局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兴修水利,以中小型为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水利建设,大约以60%的投资用在大型水利方面。毫无疑问,像根治淮河、根治黄河的大型工程是必要的。但是考虑到我国的财政经济状况,要求投资少、收效快,以及我国内涝成灾特别严重的具体情况,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同工业建设方面一样,今后也应该实行大型、中型、小型相结合,并且以中、小型(其中特别是排涝)为主的方针。根治河流和大型水库的建设,应该全面规划,反复研究,慎重定案,分期进行。对于中型工程、特别是小型工程,只要是经过设计、当年或次年即有显著效益的,应该首先举办。在工程种类方面,防洪和灌溉固然应该重视,可是水土保持和排涝更须摆在首要的位置。我国山区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山区(包括丘陵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将近二分之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只是对于山区的农业增产有利,而且可以减少平原地区的洪水为害。水土保持的工作,效果看来是慢的,但是根据陕西、甘肃、山西等省的典型经验,凡是做好工作的地方,当年就能够增加生产,因此必须积极进行。我国水灾(主要是内涝)为害的耕地面积,根据最近八年来的记载,丰收的年份在四至五千万亩左右,平年在六至七千万亩左右,歉年在一亿五千万亩以上。在受灾面积中,由于内涝成灾的每年都在四至五千万亩左右,1956年达一亿二千万亩以上。这些受灾的地区,历年主要都在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的河北、河南、山东、苏北、皖北等省区。排涝工程比起开荒的工程,所费较少,收效较快。因此,排涝工程不仅应该摆在水利建设的主要日程上,而且应该摆在农业建设的首要地位。我们建议:地方当局和水利部门,目前除了积极防洪以外,分出一部分力量认真规划明年的中、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经过国家计划部门的同意以后,争取在今年秋后即着手准备施工的工作。
第二、增产肥料。用多种多样的办法增积肥料,是当前我国增加肥料来源的有效办法。目前应该加紧压绿肥、锄草垫圈增加厩肥的工作,本报在7月19日的社论中已有论述。从长远打算,增加化学肥料的生产和增加对于农村燃料的供应量,这两项同水利建设结合起来,对于农业的增产具有决定的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设的较大的化学肥料厂共十三个,全部建成后,可以年产氮肥一百零六万吨、过磷酸钙六十四万吨、磷矿粉三十六万吨。在今后两三年内,除过把这些已经开始建设的企业迅速建成投入生产以外,还应该建设大量的中、小型化学肥料工厂。这些工厂的建设,基本上应该自力设计,自力制造设备,以达到投资少、收效快的目的。我们建议: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结合地方当局,对于化肥工厂的厂型、地区分布、设备制造、原料供应和产品品种、建设先后等等迅速进行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务求五年到七年间我国化学肥料的生产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同增产肥料有密切关系的是增加地方小窑煤矿的开采。增加对于农村供应煤炭的数量,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植物燃料、饲料,因而也可以增加肥料,并且增加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目前我国生产的煤炭总数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供应农村的,数量已经不算少,但还远不能满足农村的需要。随着我国工业和运输事业的发展,煤炭的需要量,每年都有一千万吨以上的增加。因此,今后现代煤矿工业的建设和生产的增加,主要应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和运输事业的需要,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大量增加对农村的供应量。那么,怎样增加农村需要煤炭的供应量呢?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民间又有多年的开采经验,分散开采小矿,节省运输,便于供应。因此,今后农村用煤,以实行地方自给为主、中央抽补为辅的方针为好。1957年国家开放了小窑煤矿的开采和鼓励地方增产煤炭的政策,地方煤炭的产量将比1956年增加五百八十万吨以上,可见潜力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建议地方当局,根据本省、本县的煤炭资源情况、人民开采的传统经验和运输条件,有计划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开采,以增加产量和增加对农村的供应量。地方煤矿的投资和经营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副业的经营方式,县、省投资经营都可采用。
第三、增产粮食和增产棉花兼顾。在我国还不能大量扩大耕地面积以前,为了增产粮食,适当保证人民消费增长的需要,一般地不再扩大工业原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是穿衣也必须适当保证。根据初步统计,1957年全国棉田种植面积约八千七百万亩,比1956年的九千三百八十万亩减少了六百八十万亩,这就比较显著地影响到棉花产量的增加和下年度纱布的增产。因此,棉田种植面积继续缩小是否适当,值得研究。为了适当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衣着需要,今后应该大力发展合成纤维工业和开辟棉花以外的其他纤维的资源。我们建议化学工业部门立即着手规划我国合成纤维工业的远景发展计划,并且在明后年内即开始进行试点建设。纺织工业和造纸工业部门对于节约木材、合理利用棉短绒、甘蔗渣、棉秸及其他纤维原料,应该作全面的经济和技术的研究,逐步减少造纸工业的木材、棉绒、麻皮的使用数量,用这些好材料增产纺织工业品。但是这些措施较大的成效最短也在三、五年之后,因此,三、五年内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还是棉花。我们考虑,今后几年内我国棉花的种植面积应该稳定在去年和今年种植的水平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更多地依靠水土保持、排涝、开垦荒地来解决。这一点特别建议河北、河南、江苏、山东等植棉特多的省份加以考虑。
第四、扩大耕地面积。首先,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地方当局,必须采取坚决的和有效的步骤,改变基本建设中浪费耕地的严重情况,严格执行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和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大家知道,开垦一千万亩荒地要花人民币十亿元以上,全部种植粮食每年生产约二十亿斤左右;建设占用耕地一千万亩,至少等于十亿元的资金,这些熟地生产的农作物,则远远超过新垦荒地的产量。因此,我们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当局坚决限制占用耕地,把各建设单位多占的和占而不用的耕地,立即退还给农民耕种。建议主管建设的部门,重新研究工矿企业、学校及其他建筑用地的定额,缩小城市建设的规模,大量减少占用土地的数量;并且在必须占用土地的时候,尽可能地占用荒地、次地,避免占用好的耕地。在兴建水库和其他水利工程的时候,应该仔细规划,反复核算,力求少用耕地,大大地增加受益面积。其次,根据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条件,适当增加开垦荒地的数量也是必要的。在开垦荒地的时候,先开垦人口较多或者交通较便的地区的熟荒地、盐碱地,因为这些荒地开垦种植之后,对于缓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的粮食供应紧张情况,会较快地收到效果。其次再开垦边远地区的荒地。在开垦边远地区的荒地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人力条件、运输条件、供应可能、住宅条件、供水条件和投资的经济效果。过去几年开荒的经验证明,在边远地区开荒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无论食、衣、住、行,在开始几年都是艰苦的,要经过四、五年之后,才能逐步减轻艰苦的程度,得到较好的劳动果实。因此,无论是军垦、民垦,在动员人们去开垦的时候,都必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要大家以艰苦耐劳的精神,为祖国贡献一分力量,那种不强调开荒的艰苦,只强调远景的美丽而片面地许愿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建议,农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当局,对于开垦熟荒地和生荒地迅速进行全面规划,根据国家的财力、物力可能条件,逐步实行。
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联系方面很广。上述四项,只是当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几个大问题。由于1958年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年度,我国农业落后的情况,今后必须有效地和有步骤地予以改变,特建议有关部门和地方当局,抓紧时间,全面规划,逐步实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