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阅读
  • 0回复

掀起一个兴修农田水利的热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25
第1版()
专栏:社论

掀起一个兴修农田水利的热潮
兴修农田水利,增加肥料,是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两项根本措施,也是克服目前农业落后于工业发展状态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有水利搞好了,才能不怕旱、不怕涝;同时,有了水利灌溉,才能多施肥料,保证高产稳收。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农田水利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全国灌溉面积和水浇地的面积由1952年的三点一亿亩增加到1957年的五点二亿亩。而在1955年冬季和1956年春季兴修水利高潮中,就扩大灌溉面积一亿亩,这不但是我国历史上空前伟大的成绩,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同时,由于积极提高工程质量,加强灌溉管理,开展排水除涝工作,使原有三亿多亩灌溉水田的抗旱能力和部分低洼耕地的防涝能力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改变农村经济面貌,起了显著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的灌溉面积还不到耕地的三分之一,根据水源和地形条件,水利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全国还有一亿亩左右易受水涝灾害的耕地亟待治理;还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特别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亟须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因此,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灌溉,防治水旱灾害,仍然是今后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首要任务。
现在正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快要胜利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的时候,又是农田水利冬修和春修季节开始到来的时候,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大规模开展兴修农田水利运动的指示。这对于今后农田水利工作的开展,将发生重大的作用。
根据几年来的经验,兴修农田水利应以群众性小型水利为主,以中型水利为辅,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举办大型工程。中型和大型工程,数量虽少,但投资较大,技术性较高,涉及的方面也较多,所以必须经过勘测设计,充分研究,慎重进行。群众性的小型水利,是普遍的、大量的,在全国现有灌溉面积中,小型水利占80%以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条件兴修。小型水利虽然也需要一定技术,但是要求不高,而且花钱少,收效快,可以依靠群众力量举办,一般在当年或一、二年内就能发挥作用。因此,省、县领导机关除了对大型和中型工程要作适当安排以外,应当把较多的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放在小型水利上。
在农田水利工作中,领导思想必须有全面观点。扩大灌溉面积固然是一项主要任务,但是同时还必须进行防洪排涝、水土保持及农村小型水电站等项工作。有的地区还需要解决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内蒙古、青海等省区要着重解决牧场供水问题。这些工作都应该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各项工程都要贯彻兴修和管理并重,巩固和发展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精神,以保证及时地充分发挥效益,增加生产。
为了在今冬明春掀起一个兴修农田水利的群众性运动,必须确定能够推进这个运动的具体计划。根据几年来的经验,农田水利工作,中央对各省,省对县,县对乡社,都要有计划指标,但是指标不能规定得过死。最主要的是应当具体安排到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中,再逐级上报,加以全面平衡的安排,最后才能确定。我们在制定和执行1958年计划的时候,既要反对保守,又要防止冒进。当前尤其要反对保守思想。所有中、小型水利只要认真贯彻了群众路线,就可以大量开展,做到又多、又好、又省。各地在逐级向下布置任务的时候,必须注意使计划的任务切合实际情况,不可层层加大,或把计划定得太死。
兴修农田水利是群众性的工作,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也只有密切结合了群众的增产要求,才能大量开展。几年来在发动和依靠群众办水利方面,各地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办法。例如在投资问题上,采用了社办公助的原则;在培养技术力量和推广先进经验方面,采取了以工地为学校,以工程为教材,办短期训练班,举办示范工程,组织参观,现场实习等办法;在物料筹集上采取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的原则。同时大量地总结和推广群众的施工和技术经验,充分运用群众的人力、物力和智慧,这更是一条重要的经验。这些好的经验和办法,今后都应当继续贯彻执行。农田水利工程,不论大小,应该充分依靠群众力量,注意克服单纯依赖国家投资的思想。基建工程的土方部分及小型附属建筑物,也要根据可能条件,由受益群众自办。国家投资的工程和社办公助的工程,不宜机械地以工程大小来划分,而应当根据工程的难易和群众负担能力的大小等实际情况,加以分别对待。在投资使用上要厉行节约,防止浪费,尽可能花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绝大多数水利工作干部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在农民群众中也涌现了近百万的基层水利干部和技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水利工程队伍,这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骨干,要重视对他们的使用和提高。目前有些水利技术干部不愿搞小型工程,不愿到农村,怕吃苦。因此,各地要结合目前的整风运动,普遍地在水利干部中展开一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深入群众、不怕艰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把自己培养成为工人阶级的水利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奠定长期为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基础。同时,在兴修水利的过程中,各地还必须注意发现和使用当地有经验的“土师父”,尊重他们的技术经验,发扬他们的积极性,以增强水利技术力量。
农田水利工作有强烈的季节性,稍一延误,就将影响计划的完成。同时由于错过了蓄水和灌溉时间,就要推后半年或一年才能受益。几年来的经验证明,各地大规模兴修水利的季节,在北方约为10—11月和来年的3—5月,在南方约为10月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东北地区主要是8、9、10月和第二年的4、5月。除了主要的兴修季节之外,各地在农忙的间隙也应该抓紧时间尽量多搞一些水利工作,但是大部分的兴修任务,必须在冬春季节完成。因此,一切规划、查勘、设计、训练干部、器材准备、劳力安排以及典型示范等工作,都必须在施工季节到来以前积极进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机,全面开工。
今冬明春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兴修农田水利运动,在客观条件上是成熟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具体工作上赶到前面去,拿出1956年的劲头来,防止可能发生的缺点和错误,积极领导,再掀起一个兴修农田水利的热潮,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水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