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阅读
  • 0回复

前线歌舞团的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13
第8版()
专栏:

  前线歌舞团的演出
  杨琦
前线歌舞团我是很熟悉的,它拥有较强的创作力量。那令人深深感动而难以忘怀的“淮海战役组歌”就是它的作曲家们集体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
这一次,他们为祖国伟大的节日——国庆节,给首都观众带来几年来辛勤劳动的果实,作为最好的献礼。我去听了两次,获得了一个鲜明的印象,创作越来越成熟了。有一些作品的风格非常明朗,艺术技巧也更提高了。我知道这是他们深入理解新的生活和努力艺术锻炼的结果。
我以为在音乐节目中合唱部分是比较突出的。其中比较成功的是沈亚威的“雨花台”和洛辛等的“东海凯歌”。“雨花台”这个合唱表达了人民悼念先烈们的悲壮而又沉痛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于反动派暴行的仇恨的心情。低音部首先导出的主题旋律具有鲜明的形象,以后的四部混声合唱表现出无限庄严肃穆的气氛和稍带压抑的情感。第五段“从此青山种蔷薇”一段开朗优美,有浓厚的民间音乐的风格,在复调方面也用得很出色。这对全曲的情绪变化起了显著的作用,它渲染了解放后人民那种乐观主义的精神,因此和最后稍嫌沉重的一段,音乐起了对比的效果,加强了整个乐曲的感人力量。但是中间两段在风格上有所欠缺,与前后显得不甚调和,似乎太拘泥于欧洲传统的处理手法。同时在某些地方曲调和歌词的结合也有缺点,比如“铁骑突进了总统府”一句的重复,完全用同一个音来谱这八个语音和语调都不同的字,是值得考虑的。
另外一个大合唱“东海凯歌”充满了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的色彩,虽然是中间插入了队列风的“海防战士练兵忙”和进行曲风的“三军强攻一江山”也不显得风格上的不调和,反而使人感到戏剧性的效果,但男中音独唱一段虽然有宣叙的性质但曲调有松散和冗长的感觉。在和声方面比较平弱,调性布局也嫌缺少变化。我特别喜欢女声合唱“马尾松籽”,情感朴质真诚,动人心弦。其他的合唱也各有特色。男声小合唱“水兵回到海岸上”也很抒情有趣。“五个炊事兵”虽然是最近几年带诙谐性的一般的表现手法,但也不落陈套,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
在演唱方面,合唱队各声部相当匀称,音色也很协和,只是有许多地方听不清唱词,值得注意。民歌小合唱和女声二重唱,也颇动听。何延昌的男声独唱表现技巧不错,声音力度的控制也有修养。他唱的几支歌也是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而特别值得提一提的“舟山锣鼓”(浙东民间音乐),这个节目用十一面大小不等的锣作为一个独奏乐器,配以民间管弦乐队作伴奏,具有丰富的形象,鲜明的色彩,这是很有独创性的一个节目,也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如果能更好地发展一下独奏部分,提高独奏者的技巧,当会收到更动人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