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河南党政领导机关动员全党全民作好全面准备 打好小麦大丰收最后一仗 各县创制大批夏收夏种新农具,紧张抢救倒伏小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2
第1版()
专栏:

  河南党政领导机关动员全党全民作好全面准备
  打好小麦大丰收最后一仗
  各县创制大批夏收夏种新农具,紧张抢救倒伏小麦
本报郑州11日电 处在夏收夏种重要战斗前夕的河南全省人民,开始紧急动员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中共河南省委要求各地把夏收夏种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任务,并且号召“大战一个月,多快好省地完成夏收夏种任务”。河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5月9日联合发出指示,对全省夏收夏种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部署,力争把大有希望的小麦丰收变成事实,同时为秋季播下更大丰收的种子。
经过千百万群众苦干一冬、大战一春的结果,河南全省八千多万亩夏收作物生长空前良好。农村中一片丰收的麦海,令人心花怒放。但是,今年河南省夏收夏种的任务大、时间紧、费工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八千多万亩夏收作物的收打任务,又要完成八千多万亩的夏种任务,还要做好五千万亩田地的大秋管理。特别是在夏种中,一千多万亩麦茬稻的插秧任务和一千八百多万亩麦茬红薯的栽种任务,要同时完成。因此收麦、打场、整地、插秧、播种和大秋管理等项农活集中在一起,任务比任何一年都繁重。
为了动员全省人民打好夏收夏种这一仗,为全省今年农业大丰收打下利胜的基础,河南省委5月9日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了夏收夏种工作。会议决定全党全民立即总动员迎接夏收夏种,要求在5月25日以前把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会议强调要首先做好夏收夏种的思想准备工作,开展大辩论。然后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订出先进可靠的夏收夏种和分配的全面规划。为了解决夏收夏种中的劳力不足的矛盾,会议要求大量赶制、推广新式农具和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会议特别认为麦田后期管理不能放松,要求“由青护到黄,由黄护到场,由场护到仓”,一定要使丰收的小麦颗粒还家。
会议还要求各部门立即动员,全力支援夏收夏种。全省所有机关、部队、团体、学校,都要在5月20日以前作出支援的规划,及时投入这一运动。
河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的联合指示中提出了夏收夏种的十项重要措施:
一、立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群众性的夏收夏种大辩论。通过辩论,使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作好夏收夏种工作对全年丰收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发挥潜力、组织协作支援、多快好省地完成夏收夏种任务。然后制订出夏收夏种的规划和具体安排。
二、抓紧时机,从各方面作好夏收夏种的准备工作,要求在5月25日前一切准备就绪。要继续抓好小麦后期管理,彻底消灭虫害、防止倒伏,准备战胜可能遇到的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
三、进行农活、劳力、畜力大站队,作好劳畜力安排,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效率。组织各种专业队和突击队,分工包干,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组织乡和乡、社和社、队和队、山地和平地、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主义大协作。城市要组织大批劳动力参加夏收夏种。
四、做好夏收夏种农具的准备工作。当前首先努力赶制和大量推广收割、运输、打场、耕种等与夏收夏种有关的农具,在5月底以前要完成和超额完成原定推广七百万件改良农具的任务,同时,必须大力制造、修补各种小件农具。
五、麦收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群众性的小麦评比、选种运动。省、专、县、乡、社都应迅速选定丰产重点,组织现场参观评比。用对比的办法,找出小麦增产和减产的原因,教育群众,吸取经验。并认真作好小麦选种工作,制订出1959年小麦跃进初步规划。
六、必须加强防汛、防旱工作。要保证在狂风暴雨和阴雨连绵的情况下麦子不受损失;在干旱无墒的情况下,完成夏播。
七、夏收要快要细,要合理安排收割次序,熟一片收一片,推广就地踩场,踩大场,做到三快(快收、快打、快入仓)三净(割净、打净、扬净)、三防(防火、防风雨、防偷盗)、一保证(保证颗粒还家)。要随时警惕并坚决打击破坏活动。
八、夏种要早要好,要尽量深翻土地,施足底肥,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麦茬棉花和油料作物,必须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播种面积。
九、所有农业合作社都要迅速作好5、6两月份社员的生活安排。
十、各级党政负责同志亲自动手,加强领导。各专、县、乡成立夏收夏种指挥部,统一力量,统一行动。
本报郑州11日电 河南省农具改革运动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全省广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正围绕着夏收夏种,人人动脑筋,个个献计策,大量创造与赶制各种夏收夏种的新式农具。
滑县横村乡经过夏收夏种大辩论,全乡各农业社掀起了“比发明、比创造、比改革、比多快好省,看哪个社准备得妥当”的“四比一看”竞赛,仅在三天内,已制造各种收割机等夏收夏种新工具四百七十件。长葛县杨寨乡新光农业社社员李青山,经过苦心钻研,创制成功一部手摇小麦脱粒机,一天能打麦七十亩,可节省人力六十个,畜力六十个。该县南席乡光辉十社青年社员高青山创造的燕子式收割机,和城关乡第五社中共支部副书记贾木林创造的手推收割机,一个人操作,一天都能割麦三十亩。这些先进工具都将在长葛县普遍推广。郸城县铁业社创造成功一种手摇收割机在两个铁轮上带上八把镰刀,一次可以割麦七垅,效率比人工割麦要提高六倍。不少地方还创造了用来代替人力扬场的自动风车,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各地在大量创造和赶制新式工具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对于小件农具进行适当改良。例如有的地方把镰刀和铲子,改制成了双头镰,双头铲,同样的劳动强度,便可使收割的效率提高一倍。商水县埠口乡木工李国恩把过去起场的三鼾齿或二齿的忙杈,改制成六齿忙杈,一次能起三百斤麦秸,又快又省劲,成本只要三元。偃师县槐庙乡的新新农业社在石磙上安装钢珠,减轻拉力,就可减少打场畜力二千七百五十五个。在夏种农具方面,各地创造和改良的工具也非常多。为适应今年麦收后大量改种水稻的新情况,各地创制了各种水稻新式农具。其中有平整水田的耙、锄草施肥两用耘锄和插秧机等。
据新华社郑州11日电 河南省广大农民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同风雨搏斗,向灾害夺粮,冒雨抢救倒伏的小麦。
中共孟县县委书记侯书堂等负责人,在大风预报以后,马上率领县直属机关七百多人到五六一、黎明、明星等农业社配合群众进行拦捆小麦的工作。安阳全县投入这一运动的人数就有十五万五千多人,仅半天时间全县共往麦地扯绳一万八千六百亩,扎棍四万三千四百亩,并且排出麦地积水两万亩。偃师、长垣等县都展开了抢救倒伏的紧张斗争。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在11日发出战胜部分地区风雨灾害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迅速根据麦子倒伏情况,分别采取措施积极抢救。
  (附图片)
陕西省在小麦收获的前夕,积极防治小麦虫害,加强麦田全面管理。泾阳县和平农业社社员正在给麦田浇第三次水。
新华社记者 姜国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