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阅读
  • 0回复

抓住明年小麦更大丰收的关键 坚决不让三类苗过冬 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产麦区展开冬季麦田管理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6
第1版()
专栏:

抓住明年小麦更大丰收的关键
坚决不让三类苗过冬
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产麦区展开冬季麦田管理运动
本报讯 早管、管好,坚决不让三类苗过冬是保证明年小麦获得更大丰收的关键。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很多地区在种完小麦以后立即抓紧了田间管理;部分行动迟缓的地方,正在批判“今年麦子胎里富,不管也能保丰收”的思想,积极开展田间管理运动。
据农业部12日统计,到本月上旬全国各地已经播种冬小麦三亿二千多万亩。主要产麦区黄河流域各省已经基本种完;长江流域各省也种了一半以上;南方各地正在积极抢种。为了保证全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在麦播基本结束以后,一般都在验收麦田或组织大规模检查评比的同时,发动公社社员进行了查苗补种。安徽省对没有达到密植、多肥要求的麦田,进行了“加工补课”。
随着播种和查苗补苗的结束,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各省很多地区立即掀起了以冬灌、追肥和防治病虫害为中心的冬季田间管理运动。各地的口号是“将不下马,兵不解甲,乘胜前进,大抓管理,坚决不让三类苗过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多地区的人民公社都组织了专业队专管麦田。河北省天津专区参加麦田管理专业队的社员有四十八万多人,正给麦田浇水和追肥。陕西省很多人民公社对麦田分类排队,指定专人管理,限期消灭三类苗。河南省长葛县由十万名社员组成的两千多个麦田管理专业队,正在浇水追肥,力争全部麦田到11月底都成一类苗。江苏省扬州专区和安徽省砀山、怀远等县的麦田管理专业队也已上田。
管好大面积高额丰产“卫星”田是各地麦田管理的重点。为了保证大面积高产“卫星”上天,很多人民公社建立了高额丰产田的专门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管理措施,交给专业队执行。河南省偃师、长葛、滑县等县的高额丰产田都做到了亩亩有指标,块块有措施,片片有人管。河北省成安、武清、昌黎等六县的高额丰产田,除方方都有指标、措施和专业队外,还都有一个负责干部专门领导管理工作。安徽省阜阳专区管理大面积高额丰产田的二万八千多个专业队,还和公社签订了合同,订出技术操作规程,一管到底,直到明年丰收为止。
据各地了解:小麦冬季田间管理运动开展得尚不平衡,有些地方还没行动起来。这些地方行动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些干部和农民认为今年麦地翻的深、施肥多、墒情好、种的密,麦苗都是“胎里富”,不用加工管理也能丰收,因此,放松了麦田管理。对于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各地领导机关的重视,有些县正在发动干部、社员大鸣大放大辩论,批判这种松劲情绪。河北省安国县在鸣放辩论中算了一个账:如果及早对麦田进行加工管理,以每亩增加有效分蘖十万株计,就可增产麦子四百斤。这笔账打动了社员们的心,一些行动迟缓的社都纷纷组织专业队,开展了田间管理运动。
* * *(附图片)
右图:山东寿张县台前人民公社的女社员正在绿油油的麦田里追施“尿素” 孙静摄(大众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