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公社劳动分工大调整 邢台县统筹安排分工分业保证工业农业同时并举 红旗社廿几种职业以女代男把强劳力送到第一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5
第1版()
专栏:

公社劳动分工大调整
邢台县统筹安排分工分业保证工业农业同时并举
红旗社廿几种职业以女代男把强劳力送到第一线
本报天津14日电 中共邢台县委员会根据人民公社化后工农业并举的方针,指导人民公社实行新的社会劳动分工。
邢台县人民公社化后以钢为纲的工业建设的发展,给农村的社会劳动分工带来了新的要求。县、社的钢铁工业需要投入两万多名劳力,另外还需要七千名劳力经常为钢铁搞运输,再加上国家建设的外调工人和长期修公路搞水利的劳力,共需抽调劳力五万人,约占全县原有的十一万名男女劳力的一半。这些劳力如何抽调,必需作适当的打算。另一方面,随着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全县普遍实行“四化”后,四万多名过去被孩子家务拖累的妇女劳力投入了生产;同时,由于教育与劳动生产结合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全县一万八千多高小和中学的学生,也能以一部分时间参加工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劳动力补充了许多生力军,怎样发挥他们的作用,需要作全面的安排。因此,在人民公社化后,一次新的社会劳动分工,就摆在了邢台县干部群众的面前。
中共邢台县委根据上述情况,在9月下旬召开的公社党委书记、工作组长紧急会议上,分析公社化后劳动分工方面的形势,帮助干部认识当前劳动力紧张的性质,研究解决的方法。接着召开了全县的广播大会,向群众讲明工农业同时并举的巨大意义和解决劳动力紧张的办法。然后发动群众鸣放辩论,献计献策。在全民性的讨论当中,群众曾提出了劳动专业化、协作支援等十二万多条意见。县委又发动社队作规划,定出抽调劳力的数目和名单。为了防止顾此失彼,县、社党委对工农业生产一同考虑,同时部署安排。
中共邢台县委是采取以下办法,根据工农业同时并举的要求,组织农村劳力进行社会分工的。一、根据任务性质,适当进行分工分业。除外调参加国家工业建设的八千名工人已确定为长期工外,县委已将两万名左右参加搞钢铁的劳力,确定为固定工人。此外,对时间较长的建设(如修水库修公路)劳力六千多人,也逐步固定起来。这样,就大体确立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劳动组织,各自建立起自己的组织秩序。二、在进行分工分业时,适当的搭配了骨干力量。原来农村的党团员,一半左右转工业,一半左右坚持农业生产,每个生产队,都保留着原来的一两名队长,继续领导农业生产。在抽调工业劳力时,每个村庄都留下了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保留住了农业战线上的骨干。三、农村劳力使用尽量专业化。在秋收种麦当中,各村即按劳动内容组织了秋收、翻地、送粪、播种若干临时性的专业队,秋收种麦结束后,又建立了麦田管理等专业队生产组织。这样作,除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外,主要是因为农村熟练的劳力减少后,便于量才使用,和积累经验,学习技术。四、建立基干劳力组织,保持适当的机动力量,以社、县为单位调配劳力。许多壮劳力转入工业建设后,农业仍保持七个野战兵团、六百九十五个战斗连的劳力组织。在种麦当中,县、社曾调动这些劳力,进行了四次县社范围的突击,及时完成了抗旱抢种等突击性的生产任务。五、帮助新投入劳动的人,迅速学会生产技术。在小麦播种当中,全县曾训练了两千多名扶耧骨干,其中即有七百名新投入劳动队伍的妇女,学会了扶耧播种的技术。参加炼钢的劳力,也组织了红专学校,边劳动边学习生产技术。另外,这县还以社、县为单位,建立了红专学校和技术研究组,吸收一万七千多人经常进行技术学习。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目前邢台县安排社会劳动分工的工作已告一段落。工业、农业和其他的生产建设所用的劳力已经大体固定下来,并且各自建起组织秩序。劳动队伍也扩大了。全县参加工农业生产的人,已达到十四万五千多人,占到总人口的67%,除了老幼病残外,基本上达到了人人都参加劳动。因为劳力安排及时,县、社钢铁工业基地已迅速成长起来,农业也及时完成了秋收种麦任务,及时开展了麦田的生产管理。
本报天津14日电 河北省冀县红旗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化后工农业同时并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重新安排社员的劳动分工,在许多行业中实行以女代男,解决了劳力紧张的困难,促进了各种经济的发展。
冀县徐庄乡红旗人民公社建社不久,即建立了中、小型的工厂四千二百座,畜牧场、双万鸡滩、养猪场、农业试验场等三十二处,分设供销门市部、销售点、信用站等一百零九处。在上述各个行业的发展当中,由于对公社化后社会劳动分工缺乏新的认识,在所占用的五千一百五十名劳力当中,使用的男劳力即达四千六百二十八名,占90%,妇女劳力只有五百二十二名,仅占10%,再加上五千一百名壮劳力的外调,因此,全社能够经常参加农业生产的男劳力,仅占男劳力总数的20%左右。由于缺乏技术熟练的骨干,曾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上述情况,公社党委曾研究了工农业生产飞跃发展与劳力紧张缺乏的新情况,在抓住工具改革的同时,又于9月上旬采取了“抽男换女”以弱代强大搞“二十四员”的措施,组织了妇女劳力参加各个行业,分配其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由于公社党委的正确领导,现在已将“一塘”(洗澡塘)、“四化”(缝纫机械化、机械快磨化、托儿化、食堂化)、“五院”(医院、幸福院、妇产院、电影院、戏院)、“十大养”(养猪、养鸡、养蜂、养蚕、养鱼、养鸭、养幼畜、养种畜、养兔、养蟹),“二十四厂”(农业试验厂、农具修配厂、米面加工厂、制鞋厂、食品加工厂、水泥厂、制粉厂、制酒厂、养猪场、洗染厂、苗圃厂、废品加工厂、优种繁殖厂、针织厂、纺织厂、缝纫厂、化肥厂、印刷厂、机器修配厂、四季鲜菜厂、钢铁厂,窑厂、缸瓦管厂等)中的营业员、邮递员、话务员、炊事员、理发员、饲养员、缝纫员、放映员、广播员、教养员、医院护理员、机械员、保健员、信贷员、油漆员、配种员、保育员、助产员、会计员、刻写员、气象员、司药员、农业技术员、苗圃员、管理员、图书讲解员、玻璃安装员等二十几种职业,大都换上了妇女劳力。原来这些单位的四千多名男劳力,除留下八百三十五名作为骨干外,其他都由妇女代替,现在,女劳力已占这些行业总人数的83%。先后抽出的三千七百九十三名男劳力,除一部分支援钢铁生产外,其他完全投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
这个社以女代男、调整社员劳动分工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在各项工作中已经收到很大的效果。除有计划地给钢铁工业输送了五千名男壮劳力,还按质按量提前六天超额完成五万亩的深耕种麦任务。由于以女代男,合理的组织劳力,不仅作好了本社的生产,还抽出了一千五百名男劳力,二百张双铧犁、八架拖拉机帮助其他公社深耕种麦一万三千余亩。以女代男、调整社员劳动分工,对调动妇女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妇女的经济政治地位和改善服务性行业等工作,都起了积极作用。
红旗公社在“抽男换女”调整社员分工当中,首先向干部群众反复进行了“抽男换女”的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并组织了以为什么要“抽男换女”、怎样对待革命工作的分工等专题的大鸣大放大辩论,统一认识,提高觉悟。公社党委并由第一书记挂帅,以乡妇联为主,吸收有关部门组织了“抽男换女”委员会,专门领导这一工作。另外由党委委员、乡社干部层层包干,分工进行。在选拔女劳力时,还注意了成分好、思想好、劳动好和年龄、文化适宜,本着有利于生产,发挥男女专长的原则,根据各行业工作的性质、范围等情况,进行了统一调配。在调整社会分工当中,还领导补充到各行业的妇女边作边练,加速提高业务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