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全国一盘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24
第1版()
专栏:社论

全国一盘棋
1958年,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在苏联和其它兄弟国家的帮助下,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各个战线都高奏凯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1958年的伟大成就绝不是顶峰。在1958年胜利的基础上,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1959年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并提出了一些主要指标。这些指标是:钢一千八百万吨左右,煤三亿八千万吨左右,粮食一万零五百亿斤左右,棉花一亿担左右。实现这个计划,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就将向前迈进一大步,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就将进一步分别接近、赶上或超过英国。
今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指标,是在充分估计了客观可能性以后提出来的,然而,要实现这样宏伟的指标,却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全国人民作艰巨的努力。我们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尽可能广泛地调动一切方面的积极性,把全国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各人民公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充分发挥这种积极性,就不可能展开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因而也就不可能使我们的建设事业进行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党中央提出的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现代化生产和土法生产同时并举等一系列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及为贯彻执行这些方针而实行的企业管理权下放等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为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必须更好地加强集中领导和全面安排,就必须从全国着眼,把全国经济组织成一盘棋。不论是建设的布局和投资的分配,不论是生产指标的确定和安排,也不论是原材料和产品的调拨,都必须从全局出发,保证重点,照顾一般,把我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地使用在最迫切需要、收效最快、作用最大的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有集中领导和统一安排。这也就是说,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安排全国基本建设项目,统一安排全国主要产品的生产,统一分配全国的原材料,统一调拨和收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两大部类的主要物资。这是全国一盘棋的主要方面。只有这样,今年四大指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其他指标才能胜利实现。
全国一盘棋,集中领导和统一安排,是我国进行建设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基本制度。我们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我们的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不但在政治生活中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而且在经济生活中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我们所提倡的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在集中领导下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所主张的全国一盘棋,是建筑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的基础上的集中领导。我们既不能把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理解为脱离集中领导和统一安排的自由放任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也不能把全国一盘棋理解为仅仅是只要中央主管部门发号施令就行了。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是违反民主集中制的,是同全国一盘棋的精神相对立的。只要中央主管部门发号施令,而不要地方发挥积极性,这也是跛子走路,也不符合全国一盘棋的精神。这两种想法和作法都是不能很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为了发扬各地方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党和国家把企业管理权下放,这是高度的民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安排建设项目,统一安排主要产品生产,统一分配原材料,统一调拨和收购两大部类的主要物资,这是高度的集中。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相结合,既统又放,既保证全国重点,又照顾地方需要,这是民主集中制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统一。所以,全国一盘棋的精神和发挥地方积极性以及企业管理权下放是一致的。强调全国一盘棋,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管理权下放后体制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并且把这些积极性集中起来,用到最迫切需要的方面去。
集中领导和统一安排,不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经济生活的原则,而且也是在一个省、一个自治区、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人民公社范围内,在一个部门和一个企业范围内组织经济生活的原则。每个省、自治区、市、县和人民公社,每个部门和每个企业也要在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下,统一安排自己部门或区域内各部门的计划,统一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这样的集中领导和统一安排,任何范围内的建设工作都不可能做到多快好省。但是,从全局来看,块块的和条条的统一安排都是局部性的,都是全国一盘棋的组成部分。大局决定小局,小局必须服从大局,部分必须服从整体。人民公社的统一安排必须服从县的统一的需要和调动;县的统一安排必须服从省的统一的需要和调动;省、市、自治区和部门的统一安排必须服从全国一盘棋的需要和调动。小局服从大局,下级服从上级,这是全国一盘棋的根本原则。
统一安排基本建设项目的中心问题,是保证重点,这是全国一盘棋的重要一着。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想把工作抓好,就得有重点,就要善于分清轻重缓急。我们从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只有几年时间,经验还不够多,要想建设得多快好省,就必须抓重点,必须善于分清轻重缓急,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是重点?这不是什么人随便定的,而是客观实际的需要所决定的。我们建设的重点,就是对保证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度、按比例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又是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所迫切需要的建设项目。这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所必需首先建设的项目,没有这些项目,经济建设就不能前进。从完成年度计划来说,则是在本年必须投入生产的重大项目。我们力求建设要有合理的布局,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因而重点项目不可能平均分布在每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又由于各个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由于各部门的发展也不平衡,因而重点项目也不可能平均分布在各个部门。所以,不论是从地区看,还是从部门看,重点项目的分配总不可能是平均的。所谓全国一盘棋,保证重点,就是不论这些工程分布在哪一个地区,哪一个部门,都必须全力保证它们先上马;已经上了马的,就要保证它们快马加鞭,迅速投入生产。当然,在这些重点项目中,也要排队,也要先后有序,不能一拥而上。条件好,当年生产迫切需要的先上马,条件差些、不是当年生产迫切需要的,稍晚一步上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集中优势力量,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论对全国或者对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是有利的。
有所重就有所轻,有所先就有所后,有所快就有所慢。又要有重点,又要没有轻点(次要的),又要有先行的,又要没有后走的,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而也是办不到的。所以,在建设中要保证重点先上马,就不得不把某些次要的不是迫切需要的项目推迟。这种割爱,有些同志可能有点舍不得。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国人口众多,而经济还很落后。我们的许多工业品产量,按人口平均,还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对于我们来说,建设工程真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多多益善。要求多搞些建设项目,快点建成社会主义,这种愿望当然是好的。但是,社会主义建设,并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必须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把炽热的热情和科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建设才会又快又好。同时,办任何事情,都要有急有缓,有先有后,不可能把所有要办的事情同时在一个早上都办好,正好像一个人不能用十只手指头同时捉十只跳蚤一样,那可能一只也捉不住。跳蚤必须一只一只的捉,捉了一只再捉一只;工厂必须一批一批的建,建了一批再建一批,先建重要的,后建次要的。因此,为了保证重点,必须舍得割爱,必须把工程项目进行一次排队,分清主次,确定先后,不能犹豫。不割爱就会妨碍全国一盘棋的实现。如果个个都齐头并进,而人力、物力和财力总共只有这么多,势必个个都不能如期建成,都不能如期投入生产,这就推迟了全国建设的进度,减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这不论对全国来说,或者对每个地区和每个部门来说,都是不利的。目前的任务就是该上的快上,该停的快停。
保证重点分清主次,是一种消极的措施呢,还是一种积极的措施?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积极的措施,是实现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所必需的措施。因为重点工程是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大跃进的主攻方向,是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主导环节。它们建设的快慢,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人民全力保证了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所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整个国民经济才得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又如现在正在建设的武钢和包钢等这样在国民经济中很快就能发生巨大效果的重点工程,保证它们赶快上马,便能带动其它工业前进。正如古语所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不为”是为了“为”,是为了“为”得更好,这个道理是再清楚也不过了。何况推迟一些次要工程的建设(这里所谓次要是相对地说的,不是这种工程不重要),并非根本“不为”,只是在时间上要稍晚一些,条件一旦具备,便会立刻上马。因此任何消极的想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体现在生产上,就是要从全国着眼,根据社会需要和实际可能统一安排工业农业主要产品生产,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生产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客观规律。人们掌握它和运用它,就可以使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人们要是违反它,那就非碰壁不可。当然,由于我们国家的幅员大、人口多,又由于经验不足,要把各种产品的社会需要和生产可能完全掌握起来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必须做到使主要产品基本上按比例发展。因此,对于列入国家计划的工农业产品计划指标,特别是工业方面钢、煤、焦炭、洗煤、矿石、机械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农业方面粮、棉、油料、麻类和糖料等,都必须完成。这些主要指标完成了,整个国家计划的实现就有保证了。
统一分配原材料,统一调拨和收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两大部类的主要物资,是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生产计划的主要保证。原材料的分配,要照顾到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分给谁就谁用,不能随便挤掉。在基本建设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首先满足重点工程的需要,国家调给重点工程的物资,绝不能挪做别的用途;在生产方面,要保证关键性的最迫切的生产需要。例如在目前来说,应当首先保证轧钢设备、矿山设备、洗煤和炼焦设备、电站设备、排灌机械设备、机车车辆以及市场上急需的某些轻工业产品的生产需要,分散使用重要原材料是不对的。物资的调拨计划和收购计划必须完成。人民公社的物资要服从县的调拨,县的物资要服从省、市、自治区的调拨,省、市、自治区的物资要服从中央的调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物资调拨必须遵守合同制度。合同规定给什么就给什么,规定给多少就给多少,规定什么时候给就什么时候给。
全国一盘棋,统一安排基本建设项目,统一安排主要产品的生产,统一分配原材料,统一调拨和收购两大部类的主要物资,会不会妨碍各级领导机关和各部门在执行中央指示、国家计划中的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呢?不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各部门在贯彻执行中央指示、国家计划时的主动精神和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是任何时候都应当提倡的,缺少这种主动精神和灵活性,工作就做不好。但是发挥主动精神和灵活性必须以全国一盘棋为依据。主动精神和灵活性应当首先用在保证全国一盘棋的胜利,首先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上面。只有在国家规定的工程项目、产品计划、质量计划、降低成本计划都圆满完成之后,才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灵活性。虽然,这种灵活性目前还不太多,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将会逐渐多起来的。
要保证全国一盘棋的胜利,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必须加强协作,互相支援,必须善于让路和等待。在某些工业品的分配方面,城市要支援农村。在农业原料、副食品和劳动力分配方面,农村要支援城市。各地区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企业之间,技术力量强的要支援技术力量弱的,先进的要帮助落后的,求得共同提高。在原材料不足的情况下,建设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要让路给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很快发展起来了,不仅能使全国经济力量迅速提高,而且也能给现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以更大的帮助。暂时不能发挥作用的工程要让路给能够马上发挥作用的工程;国家暂时不迫切需要的工程要让路给国家迫切需要的工程。同样的,生产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质量又比较差的企业,要让路给生产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质量比较好的企业。加强协作、互相支援和主动让路的共产主义风格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所最需要的。这种风格在去年的大跃进中很普遍。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更为宏伟的跃进计划,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这种共产主义风格,使它在今年的大跃进中,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一个万马奔腾的生产和建设的高潮。正确地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全国一盘棋的精神,在集中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就成为保证四大指标和其他相应的指标的实现的关键。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各级党委和中央各主管部门,一定能够根据全国一盘棋的精神,实现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